42時紀錄片導演製作班_報名資訊
由李崗所領軍的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在過去出品了許多與臺灣歷史有關的作品,包含紀錄片《阿罩霧風雲》、《阿罩霧風雲II:落子》以及舞臺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與卡桑》,先後以臺灣霧峰林家和基隆顏家為題,製作膾炙人口的精采作品。近期,更推出了紀錄片《尋找1920》,以日治時期的臺灣與朝鮮飛行員為主要角色,重返當時波瀾壯闊的咆哮時代。
有感於臺灣紀錄片的新進導演,可能缺乏較有系統性的專業指導,這次,我們與周兵導演旗下的「東方之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拍電影網」的創辦公司「墨白空間文化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希望能以紮實的課程,使新手紀錄片導演能在拍攝紀錄片的路上,擁有較為全面的訓練。
我們邀請了紀錄片行業內資深從業者,將其創作心得整理成一系列課程,在紀錄片職業化、專業化、藝術化、產業化的道路上,幫助更多從業者。以7天42個小時,給同學最紮實的訓練。
課程內容:
7天活動(附優質午餐與好吃甜點)
有感於臺灣紀錄片的新進導演,可能缺乏較有系統性的專業指導,這次,我們與周兵導演旗下的「東方之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拍電影網」的創辦公司「墨白空間文化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希望能以紮實的課程,使新手紀錄片導演能在拍攝紀錄片的路上,擁有較為全面的訓練。
我們邀請了紀錄片行業內資深從業者,將其創作心得整理成一系列課程,在紀錄片職業化、專業化、藝術化、產業化的道路上,幫助更多從業者。以7天42個小時,給同學最紮實的訓練。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8/7 (週三) - 8/14(週三)課程內容:
- 8/7 (週三)艋舺行旅與紀錄片座談(周兵導演主持、許明淳導演與談)
- 8/8 (週四)紀錄片的選材與剪輯(尚若白導演/剪輯師)
- 8/9 (週五)國際提案的屬性與運作、學生模擬提案(林樂群國際提案評審)
- 8/10(週六)紀錄片的開發、調研與製作(范儉導演)
- 8/11(週日)紀錄片中的攝影美學(關本良攝影師)
- 8/12(週一)九份行旅
- 8/13(週二)紀錄片中的導演與攝影(王盈舜導演/攝影師)剪輯指導(廖慶松剪輯指導)
- 8/14(週三)聲色盒子與中影後製參訪
7天活動(附優質午餐與好吃甜點)
費用:早鳥票NTD7,999元;一般票NTD8,888元
早鳥優惠時間:6/24(週一) - 7/14(週日)
報名截止日期:7/28(週日)

淡江大學大傳系畢業,擔任過廣告製作公司製片、節目企劃編劇等工作。1996年加入「多面向藝術工作室」開始拍攝紀錄片,主要作品有《臺灣棒球百年風雲》、《星光傳奇》、《阿罩霧風雲》上下集、《一個人的戰場》,紀錄片編導經驗豐富,備受肯定。
近期已完成紀錄片《尋找1920》,2019年預計完成紀錄片《光計畫》。
講座主題:紀錄片導演秘辛分享(由周兵導演主持,許明淳導演與談)
為什麼要透過紀錄片來表達意見?
如何建構紀錄片的論點?
製作歷史記錄片必須考慮哪些要素?
該如何選擇訪談內容、撰寫旁白敘述?
資料影片該如何使用?記錄片的動畫如何呈現?真人重演如何進行

法籍導演及剪輯師。
重要導演作品節錄如下:
2017:《魅影》 20分鐘劇情片(製片公司黃豆影像 Les films du cercle jaune)
入圍影展 : Paris Signes de nuit, Lisboa Film Festival, Phnom Pen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Davao, Dehl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6:《我的西門小故事》 81分鐘劇情片(製片公司黃豆影像 Les films du cercle jaune)
2016年在全台6個戲院上映3周,之後在台中萬代福戲院上映
2016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台灣主題月活動開幕影片
2015:《回顧與行腳》, 52 分鐘紀錄片 (高雄市李仲篪書法家的紀錄片)
2016法國TOURS 亞洲影展受邀參展
2016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台灣主題月活動播映
近期重要剪輯作品節錄如下:
2019《疾風魅影-黑貓中隊》導演:楊佈新
2012 "Rock goes to cathedral" 52分鐘紀錄片。導演: Benoît Garel
2011 "Congo, les chemins de la démocratie" 52分鐘紀錄片。導演:Arnaud Soulier
2009 "Les nuits Koteba" 52分鐘紀錄片。導演:Christian Lajoumard
授課內容:紀錄片的選材與剪輯
紀錄片剪輯,比劇情片剪輯還更重要。
許多紀錄片未按照劇本來拍攝。素材龐大。特別是數位時代,記憶卡及硬碟成本低,造成剪輯過程中要處理的毛片數量極大。
每部紀錄片的題材與故事都不相同,剪輯上亦有各自特色;不過按照紀錄片的幾個大風格,仍有一些可以依循的剪輯脈絡。
尚若白導演二十多年來紀錄片製作與剪輯經驗相當豐富,這堂課會分享紀錄片的選材與剪輯策略。

紀錄片獨立製片/導演、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曾任視納華仁CNEX文化公司
營運長、台灣公共電視副總經理與多項影視媒體管理與製作職務。
從事新聞與紀實節目製作多年,監製公視二十餘部國際合製影片、製作「世紀宋美齡」、「李登輝」、「孫立人三部曲」等紀錄片。
製作榮譽包括美國George Foster Peabody Award, Cine Golden Eagle Award, 加拿大
Banff Rockie Award, 亞洲電視獎、台灣電視金鐘獎等。
曾擔任世界公視大展INPUT、國際電視艾美獎、亞洲電視獎評審、日本賞評審團主席。
授課內容:國際提案的屬性與運作
紀錄片獨立導演除了熱情,還需要適當的配套資源,才可能拍出好片,發揮影響力。配套資源包括資金、專業協助、行銷與發行通路等。而紀錄片提案會 (Pitching Forum)是提供獨立導演與各種資源媒合的平臺,這是國際紀錄片業界行之有年的運作模式,值得獨立導演理解。
本課程將說明國際提案會的運作模式、各類型紀錄片提案會的屬性、參與提案會的思考與步驟,以及什麼樣的導演不適合參與提案會。
曾任視納華仁CNEX文化公司
營運長、台灣公共電視副總經理與多項影視媒體管理與製作職務。
從事新聞與紀實節目製作多年,監製公視二十餘部國際合製影片、製作「世紀宋美齡」、「李登輝」、「孫立人三部曲」等紀錄片。
製作榮譽包括美國George Foster Peabody Award, Cine Golden Eagle Award, 加拿大
Banff Rockie Award, 亞洲電視獎、台灣電視金鐘獎等。
曾擔任世界公視大展INPUT、國際電視艾美獎、亞洲電視獎評審、日本賞評審團主席。
授課內容:國際提案的屬性與運作
紀錄片獨立導演除了熱情,還需要適當的配套資源,才可能拍出好片,發揮影響力。配套資源包括資金、專業協助、行銷與發行通路等。而紀錄片提案會 (Pitching Forum)是提供獨立導演與各種資源媒合的平臺,這是國際紀錄片業界行之有年的運作模式,值得獨立導演理解。
本課程將說明國際提案會的運作模式、各類型紀錄片提案會的屬性、參與提案會的思考與步驟,以及什麼樣的導演不適合參與提案會。

作品曾入選柏林電影節、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釜山電影節、香港電影節等。作品關注時代巨變下人性、家庭的故事。
範儉導演的紀錄電影作品主要有《搖搖晃晃的人間》、《吾土》、《尋愛》、《活著》、《的哥》等。《活著》曾獲得2011廣州紀錄片節評審團獎及中國紀錄片學院獎。
關於中國傳奇女詩人餘秀華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入圍世界多個電影節,獲得2016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長片競賽評委會獎及2017波蘭WATCH DOCS電影節最佳長片獎,並提名2017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紀錄片。2016年,範儉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中國魅力人物。2018年,范儉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
授課內容:開始製作一部紀錄片
我為什麼開始紀錄片創作,並一直從事紀錄片創作
我的主要作品的風格及美學的變化
從電視紀錄片與電影紀錄片的差異,電影感是什麼
當代世界紀錄片工業體系概貌,你如何進入這個體系
如何開始一部紀錄電影的創作

關本良繼為《想一想香港》系列執導採訪龍應台後,他又與臺灣導演江秀瓊合作拍攝臺灣重量級攝影師李屏賓。
除了拍劇情片外,關本良也拍攝紀錄片,如《布宜諾賽勒斯︰攝氏零度》、《海有多深》、《山有多高》等。
紀錄片重要作品年表:
攝影指導《山有多高》 16釐米錄影。湯湘竹導演。
2002年臺灣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
2002年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2002年臺灣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2003年美國廣播電視文化成就獎
《海有多深》, 16釐米。湯湘竹導演。
2000年臺灣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
攝影及剪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羅志華導演。香港電臺電視節目。
2001年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授課內容:紀錄片製作的重要環節
我為什麼拍紀錄片
主觀、客觀或中立,到底有真實嗎
紀錄片與劇情片的異同
在限制與困難中創作
思考器材是什麼
燈光和攝影的不重要和重要
環境如何說故事
風格是如此形成的
進入他生命
被拍者、團隊間的關係
畫面的呼吸
剪接,從何入手
影像與聲音的交響樂
看見與看不見
一切都是能量
你拍什麼片/你是什麼人?
人稱「廖桑」的廖慶松,是聞名影壇的剪接大師,也是資深監製、編劇。
1973年自中影第一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隔年進入中影公司製片廠,任職剪輯,1978年首部剪輯作品《汪洋中的一條船》便入圍金馬獎。八○年代起,憑藉著精湛的剪接技藝,他與多位傑出影人如楊德昌、侯孝賢、萬仁等合作無間,打造出《兒子的大玩偶》、《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有「台灣新電影褓母」之譽。
從事剪接工作超過四十年,剪接過上百部電影,廖慶松在劇情片方面的過人成就,影壇都很熟悉。近年有鑑於電影界人才斷層,他積極努力栽培後進,傳承實務經驗,從剪接、製片到教學,無一不參與,不僅協助許多年輕新導演找出自己作品的路線,許多紀錄片、短片、甚至學生電影,也都受惠於他。這位大師級幕後人員毫不藏私,努力提攜後進的作為,讓他在2018年獲得金馬獎的「傑出貢獻獎」。
授課內容:學員紀錄片片花現場指導
台灣知名電影錄音師、音效師,曾榮獲十二座金馬獎最佳錄音、最佳音效,以及坎城影展等技術大獎、國家文藝獎等殊榮,法國南特影展曾為之舉辦個人回顧展。參與過包括《光陰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悲情城市》、《海上花》、《千禧曼波》、《花樣年華》、《2046》、《海角七號》、《天台》等華語電影的幕後製作。包括楊德昌、王家衛、侯孝賢、蔡明亮、趙德胤等國際大導演都與他數度合作。
在聲音技術方面,杜篤之一直處於台灣電影前端。1991年《恐怖份子》以事後配音的方式擬出同步錄音效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則是首度使用同步錄音技術,並以超越台灣水準的技術進行仿真處理。1992年《少年吔,安啦!》的杜比音效、1999年《想死趁現在》的杜比數位音效,以及2002年《雙瞳》的7+1SDDS錄音技術,都是率先引進最新科技。優異的成績除立下台灣錄音工程的里程碑外,也嘉惠香港導演。如1999年的台灣導演楊德昌的《一一》與香港導演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同入坎城影展。是以影評人藍祖蔚認為「杜篤之的聲音處理,就是台灣電影得以蜚聲國際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於華語電影進軍國際,功不可沒。
授課內容:聲色盒子工作室音效後製參訪
7天活動(附優質午餐與好吃下午茶甜點)
費用:早鳥票NTD7,999元;一般票NTD8,888元
早鳥優惠時間:6/24(週一) - 7/14(週日)
報名截止日期:7/28(週日)
報名連結請點此:https://forms.gle/dDG3zkRCz81StYPJ8
或掃QR code報名。
一般票請於報名表提交後三日內付款完成,並提供姓名及帳號後五碼至grace.encorefilm@gmail.com給王小姐以便確認,待收到確認信後即報名成功。
匯款資訊如下:
戶名: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帳號:001-03-500820-5
銀行:國泰世華館前分行 (0130017)
如欲不可抗力之因素活動取消,全額退款。退款手續費由款項內扣除。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grace.encorefilm@gmail.com或致電(02) 6636-9988 #118 王小姐洽詢。
主觀、客觀或中立,到底有真實嗎
紀錄片與劇情片的異同
在限制與困難中創作
思考器材是什麼
燈光和攝影的不重要和重要
環境如何說故事
風格是如此形成的
進入他生命
被拍者、團隊間的關係
畫面的呼吸
剪接,從何入手
影像與聲音的交響樂
看見與看不見
一切都是能量
你拍什麼片/你是什麼人?

清華大學電機系學士,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MFA),曾任多面向藝術工作室編導攝影,現為自由紀錄片影像工作者,拍攝題材多與歷史、文化、社會、藝術相關。
擔任多部紀錄片攝影,曾於國內外影展及國際頻道、台灣公共電視等播映。重要編導經歷如《與信仰對話》(2018,TVBS播映)、《古諾楓之歌Songs of Hunungaz》(共同導演)(2015,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男性基本教練》 (2003,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選映)、《阿山A Shan》(2001,入圍2002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及《傾聽我們的聲音》(1999,公共電視系列)等。
授課內容:「對話」作為信仰從《與信仰對話》的製作談起
廣義的「對話」包含開放心胸、聆聽、設身處地理解、反思、交流對話等過程,而紀錄片做為一種文化行動,從企劃研究田野、製作、放映推廣等階段,無處不包含這樣的廣義「對話」,包括時時刻刻與自身的過往認知對話,也與我們所共處的社會未來對話。
我將以《與信仰對話》的製作過程為例,細數企劃研究、拍攝、剪輯與旁白撰寫各階段如何成形,並且著重探討各階段中所面臨的各式文化或倫理觀點的挑戰,以及最後如何抉擇所呈現的觀點。
擔任多部紀錄片攝影,曾於國內外影展及國際頻道、台灣公共電視等播映。重要編導經歷如《與信仰對話》(2018,TVBS播映)、《古諾楓之歌Songs of Hunungaz》(共同導演)(2015,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男性基本教練》 (2003,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選映)、《阿山A Shan》(2001,入圍2002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及《傾聽我們的聲音》(1999,公共電視系列)等。
授課內容:「對話」作為信仰從《與信仰對話》的製作談起
廣義的「對話」包含開放心胸、聆聽、設身處地理解、反思、交流對話等過程,而紀錄片做為一種文化行動,從企劃研究田野、製作、放映推廣等階段,無處不包含這樣的廣義「對話」,包括時時刻刻與自身的過往認知對話,也與我們所共處的社會未來對話。
我將以《與信仰對話》的製作過程為例,細數企劃研究、拍攝、剪輯與旁白撰寫各階段如何成形,並且著重探討各階段中所面臨的各式文化或倫理觀點的挑戰,以及最後如何抉擇所呈現的觀點。

人稱「廖桑」的廖慶松,是聞名影壇的剪接大師,也是資深監製、編劇。
1973年自中影第一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隔年進入中影公司製片廠,任職剪輯,1978年首部剪輯作品《汪洋中的一條船》便入圍金馬獎。八○年代起,憑藉著精湛的剪接技藝,他與多位傑出影人如楊德昌、侯孝賢、萬仁等合作無間,打造出《兒子的大玩偶》、《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有「台灣新電影褓母」之譽。
從事剪接工作超過四十年,剪接過上百部電影,廖慶松在劇情片方面的過人成就,影壇都很熟悉。近年有鑑於電影界人才斷層,他積極努力栽培後進,傳承實務經驗,從剪接、製片到教學,無一不參與,不僅協助許多年輕新導演找出自己作品的路線,許多紀錄片、短片、甚至學生電影,也都受惠於他。這位大師級幕後人員毫不藏私,努力提攜後進的作為,讓他在2018年獲得金馬獎的「傑出貢獻獎」。
授課內容:學員紀錄片片花現場指導

台灣知名電影錄音師、音效師,曾榮獲十二座金馬獎最佳錄音、最佳音效,以及坎城影展等技術大獎、國家文藝獎等殊榮,法國南特影展曾為之舉辦個人回顧展。參與過包括《光陰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悲情城市》、《海上花》、《千禧曼波》、《花樣年華》、《2046》、《海角七號》、《天台》等華語電影的幕後製作。包括楊德昌、王家衛、侯孝賢、蔡明亮、趙德胤等國際大導演都與他數度合作。
在聲音技術方面,杜篤之一直處於台灣電影前端。1991年《恐怖份子》以事後配音的方式擬出同步錄音效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則是首度使用同步錄音技術,並以超越台灣水準的技術進行仿真處理。1992年《少年吔,安啦!》的杜比音效、1999年《想死趁現在》的杜比數位音效,以及2002年《雙瞳》的7+1SDDS錄音技術,都是率先引進最新科技。優異的成績除立下台灣錄音工程的里程碑外,也嘉惠香港導演。如1999年的台灣導演楊德昌的《一一》與香港導演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同入坎城影展。是以影評人藍祖蔚認為「杜篤之的聲音處理,就是台灣電影得以蜚聲國際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於華語電影進軍國際,功不可沒。
授課內容:聲色盒子工作室音效後製參訪

7天活動(附優質午餐與好吃下午茶甜點)
費用:早鳥票NTD7,999元;一般票NTD8,888元
早鳥優惠時間:6/24(週一) - 7/14(週日)
報名截止日期:7/28(週日)
報名連結請點此:https://forms.gle/dDG3zkRCz81StYPJ8
或掃QR code報名。

│付費方式│
早鳥票請於報名表提交後三日內,且為早鳥期限內付款完成,並提供姓名及帳號後五碼至grace.encorefilm@gmail.com給王小姐以便確認,待收到確認信後即報名成功。一般票請於報名表提交後三日內付款完成,並提供姓名及帳號後五碼至grace.encorefilm@gmail.com給王小姐以便確認,待收到確認信後即報名成功。
匯款資訊如下:
戶名: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帳號:001-03-500820-5
銀行:國泰世華館前分行 (0130017)
│退費機制│
如已報名繳費成功欲申請退款,活動前一個月取消全額退款;活動前20天取消,退款7成;活動前10天取消,退款5成;活動前9天內取消報名不予退款。如欲不可抗力之因素活動取消,全額退款。退款手續費由款項內扣除。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grace.encorefilm@gmail.com或致電(02) 6636-9988 #118 王小姐洽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