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

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六月主題:電影建築學】





知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說:「一個城市,並不等於就是一堆建築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築所圍圈,所劃分的空間構成。」一句話說明了建築之於現代社會的意義。我們都生活在建築物之中,但卻鮮少有人去思考過為自己遮風避雨之處,它被創造出來的原先設計理念為何。進入大銀幕的世界,從紀錄片觀點和劇情片視角來看,或許是一個顛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良機。


2019年是格外獨特的一年,就在一百年前,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的奠基人華特.格羅佩斯在德國發表了由他起草的《包浩斯宣言》,矢志創建一個「結合建築、雕刻、繪畫三位一體的藝術殿堂」。百年下來,由他舉辦的包浩斯學院造育了無數建築師,其強調造型與實用兼具的風格,引領了時代潮流。本月選映的紀錄片《世紀包浩斯》將帶領大家一窺影響深遠的包浩斯傳奇。


談到建築鬼才,首先必須談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這位西班牙建築師的代表作聖家堂,以其繁複與奇異的風格著稱,名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曾經稱之為「史上最猙獰的建築」。但高第超越時代的遠見,證明它的作品不僅舉世無雙,也是人類歷史的瑰寶。紀錄片《高第聖家堂》詳述了高第其人與聖家堂之間的關係。與高第遙相呼應的,還有幾位當代知名的建築名家將會在本月選映的作品登場。在《倫佐皮亞諾:建築之光》之中,導演帶著觀者賞析義大利名家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建築計畫,外觀前衛的法國龐畢度中心,是他的聞名於世的傑作之一,這次將前往西班牙打造新地標博廷中心,本片記述了他的人文胸懷與獨到哲理;臺灣首映的《預見未來:芬蘭建築大師沙里寧》則聚焦芬蘭裔美國建築師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的建築哲學,其代表作品為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TWA飛行中心,建築大師的兒子參與此片製作與掌鏡,以兒子的角度觀看父親的傑作,透露出父子複雜情感,令人動容。長江後浪推前浪,建築趨勢一直隨著時代在變化當中。《頂尖高手》則將攝影機對準當紅的建築界金童比亞克.英格爾斯(Bjarke Ingels),來自丹麥的他遠赴紐約參與新世貿二號的設計,作品的另一頭則談及他為事業付出而產生的健康問題,視角別開生面。


此外,我們同樣也能從許多經典劇情片看到許多導演以建築呼應情節的企圖。載入史冊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呈現了1982年對21世紀的預想,片中對未來建築的想像令人讚嘆。本月也將放映該片闊別35年後的正宗續集《銀翼殺手2049》


本月的「經典回顧單元」則將焦點擺在1960至1980年代影響影壇甚鉅的德國新電影。在這段期間,德國名導如施隆多夫、荷索、法斯賓達都拍出了顛覆德國傳統之作,以對社會和政治的批判為創作主軸。其中文.溫德斯(Wim Wenders)便在這段時期推出幾部重要代表作,其中兩部作品包括改編自暢銷小說《雷普利的遊戲》《美國朋友》《公路之王》都談及了美國文化對德國傳統的侵蝕。其作品直接改寫了世人對德國的印象,也讓世人認識了諸多優秀的歐洲演員,包括於今年初逝世的德國演員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透過此次放映也讓影迷能夠在大銀幕再次懷念他的風采。


最後,本月的「駐館導師單元」邀請到以《河北臺北》榮獲多項國際榮譽的紀錄片導演李念修,推薦的電影是曾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大同》。該片講述了中國大同市市長耿彥波厲行「名城復興工程」的過程,為了重現他口中的古時風華,他大肆拆遷舊居,引發兩極評價。

2019年5月7日

【徵件】108年臺北好農印象-臺北市農業影像紀實計畫短片企劃甄選

即日起開始徵件至5月30日(四)截止,主辦單位將從所有提案中選出3組最優企劃,獲選正取的提案團隊可獲得15萬元製作補助經費。歡迎報名參與,以鏡頭詮釋臺北市農村產業的風格、活力及未來性。

本年度徵件主題以臺北市【建國假日花市】或【舊庄茶山】或【休閒農業區】與農直接或間接相關之產業為核心之人、事、地、物為發展背景之主要內容,希望透過短片能夠吸引民眾到此消費,有效促進地方產業經濟。

資格:


  1. 具短片相關製作經驗之影像工作者或影視相關科系學生或對短片製作有經驗之學生報名參加或跨界合作。導演必須為中華民國國籍之人,請以影片導演為第1序位報名人。
  2. 必須以個人名義報名參加,不得以公司行號名義報名,每位導演投件數量不限。

短片建議主題:


  • 建國假日花市

建國南路高架橋下平日是冷冰冰的停車場,到了週末就會搖身一變成為都市裡的後花園,200多個展售位售賣著各式各樣的植物及花藝用品,熱鬧非凡。花農從週五夜間就進到花市準備迎接假日人潮,忙碌了兩天之後,平日裡的生活又是如何呢?今年是建國假日花市成立第37年,期待透過影片的拍攝,讓民眾來到花市不單只是看到各種奇花異卉,更可以看到花農背後的故事。


  • 舊庄茶山

南港茶山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觀,或許您不禁要問:「為何我從不知道南港有產茶?」原因除了光復後南港發展煤礦及重工業,南港包種茶名號逐漸被文山包種茶取代,最主要的原因仍在重工業遷離南港後,當地農民未得到適當的輔導及協助轉型,且由於製茶收入不豐,年輕一輩逐漸往都市發展,留下來的多是老一輩的茶農,他們有數代傳承下來的製茶手藝、長年耕作曬得黝黑的臉龐、憨直的農家個性,然而他們不知如何將茶葉行銷出去,因此期待透過行銷短片協助重振南港茶產業..


  • 休閒農業區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為全國休閒農業發展輔導組織,以協助農業升級發展為休閒農業,建構樂活農村為目標,期待將台灣農業塑造成為適合旅遊,也適合居住的生活空間,展現出台灣農業的生命力。期待透過短片的拍攝,帶出該協會陪伴台北休閒農業區發展與成長的心路歷程。

延伸閱讀:

徵選簡章:http://bit.ly/2GVqqQe
2018年度獲獎影片分享 :http://bit.ly/2GXEadl

其餘詳情請參閱簡章
徵件活動相關訊息,請洽02-28954177分機13或service@7stareco.org.tw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