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媽媽馬卡貝 唱出生命故事【中時】

芬蘭導演米卡郭利斯馬基(Mika Kaurismaki)以紀錄片《非洲媽媽》娓娓道來南非傳奇女伶米瑞安.馬卡貝(Miriam Makeba )的生命故事。樂迷尊稱為「非洲媽媽」的馬卡貝,長期對抗南非種族隔離政權,被迫流亡海外。即便如此,她仍積極為改善農村生活水準,為以消除飢餓和貧困為目標的「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簡稱糧農組織)發聲,被視為南非最受人敬重的人權運動人士。


五○年代南非曾經實施數十年種族隔離政策,當時以極具渲染力歌聲在樂壇占有一席之地的馬卡貝,積極參與對抗南非種族隔離政權的活動。一九五九年,當她參與反種族隔離政策紀錄片《回來吧,非洲》(Come Back, Africa)拍攝後,南非政府取消她的公民身分。此後卅餘年,她都流亡海外,住在美國與幾內亞共和國。

導演郭利斯馬基曾經以電影《巴西之聲》記錄巴西世界音樂,這次再度挑戰音樂題材的紀錄片。片中穿插了馬卡貝親友口述這位傳奇女伶的一生,包括她曾獲葛萊美獎、受邀為甘迺迪獻唱的人生高峰,以及後來她與激進民權領袖卡邁克爾飽受爭議的婚姻、痛失愛女的低潮。馬卡貝在南非種族隔離體制瓦解後,選擇重返祖國。

紀錄片中也穿插馬卡貝於舞台上演出、於聯合國演說等珍貴畫面。她在流亡期間,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不忘為糧農組織大力宣傳;她曾在表演舞台上,向法國觀眾說:「我唱的音樂是你們發不出來的聲音,因此你們才會把我們歸成『土著音樂』。」她也曾勇敢地說:「我唱的不是政治,是事實。」

自二○○六年起,金馬影展每年固定以「搖滾啟示錄」單元,放映搖滾樂紀錄片。今年打破常例,遴選了馬卡貝及掀起放克(Funk)風潮的薩克斯風樂手康納德.強生(Conrad ‘Prof’ Johnson)等不同類型音樂的六部紀錄片,單元更名為「音樂啟示錄」。

紀錄片《雷霆靈魂同學會》(Thunder Soul)談的是以「Prof」之名闖盪爵士樂界的傳奇人物強生,他五十年來一直以吹奏薩克斯風聞名,是美國休士頓最為人敬重的爵士樂手。他在六○年代末期,放棄與搖擺巨擘艾靈頓公爵共同巡迴的機會,選擇隱居德州小鎮,並在那邊的喀什米爾高中(Kashmere High School)擔任教職。

《雷霆靈魂同學會》以倒敘的方式,主角強生當年於喀什米爾高中教書時,在他指揮下高中生們組成樂隊。樂隊停擺三十餘年後,這群年逾半百的大叔和阿姨,再度拿起樂器,向高齡九十二歲的強生致敬。這些老團員在片中回憶過往與強生組團的日子,口述強生當年如何帶著這一群黑人學生,掀起放克音樂的風潮,不僅讓白人注意到黑人音樂的趣味與特殊,還意外帶起黑人頭的風潮。一位男學生說:「他教給我們最多的,除了音樂以外,就是怎麼樣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

影片是德國導演藍斯曼(Mark Rosman)執導,由曾在《雷之心靈傳奇》擔綱演出爵士歌手雷查爾斯及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擔綱監製,這部片子也曾獲洛杉磯影展觀眾票選最佳紀錄片獎。

【中國時報 2011/10/31】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