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委會召開「微電影」協拍會議 推動影視行業發展【中時】

有鑒於網路服務和行動科技的發展,在傳統媒體之外影視作品的播放平臺更趨多元,加以行動電信技術之更新,推動了新媒體的影音作品形式─「微電影」的形成,而臺北市電影委員會亦於近期的影視協拍業務中,發現微電影的申請案例日益增加,特於日前召開製片諮詢會議,邀請影視、傳媒行業眾多專家針對「微電影」的製作定義、行銷、市場、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討論。

本次會議由「全球華人非常短片創意盛典」、「臺北國際短片電影節」執行長曹先安先生擔任主講,而與會的40多名影視界專業人士、導演及製片也就相關議題熱烈討論。臺北市文化局代表指出,只要微電影的拍攝對臺北市城市行銷有所幫助,將盡力提供協助,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則表示將把此次針對微電影研議的結論深入規劃並納入協拍辦法中。

曹先安首先以掀起「微電影」風潮的大陸市場為例指出,根據調查,大陸的手機上網人口中,約有66 %會用來收看影音內容,自然而然,他們也會需要適合在這個新媒體播出的輕薄短小的內容。微電影的特性包括劇情吸引人、表現形式具創意,時間長度更短等等,除了將傳統影視內容移植到網路上播出,微電影的表現形式將更符合新媒體及線民的需求。隨著網路視頻產業的崛起、無線寬頻與3G手機的建設,「微」思惟已經席捲這塊數億人的市場。

2006年起大陸有上百家視頻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在激烈的競爭當中,至今獨霸一方各占山頭的僅剩優酷、土豆、新浪、騰訊、奇藝、我樂、樂視、盛大...等不到20家,但也可看見大陸對於這個新媒體的積極性,從搶佔用戶、尋找收益、版權競爭到如今追求差異化內容的過程;某些視頻網站已成長茁壯、收益驚人,甚至可以投入比傳統媒體更高的資金於影視製作,這些狀況都意味著產業的轉變正在進行。曹先安也認為,即使微電影的獲利模式與商業模式仍待確立,臺灣資金不敢貿然投入,但微電影成本低、製作週期短、傳播性強、高點閱率的性質可以吸引更多專業創作者投入新媒體市場,並促進內容創新與人才培育,甚至透過微電影的網路傳播方式,讓臺灣的文化創意進入大陸市場。

臺灣廣電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認為,雖然大陸市場令人嚮往,但過去與大陸合作的經驗仍有不少問題,他表示臺灣影視界不但需要更深入的瞭解大陸市場需要什麼作品,也要確立合作的方式,這方面亟需相關單位對於兩岸合作機制的輔導與建構。汪理事長也點出臺灣影視環境最大的問題就是單打獨鬥,政府部門也極少召開類似的會議來討論、溝通,他盛讚臺北市政府對製片諮詢會議的立意,希望往後可以更頻繁地舉辦類似的交流活動。

微電影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是泡沫化最後衰亡,還是在過程中找到商業模式,支撐這個產業越做越大?曹先安觀察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新媒體來接收資訊,對於「微電影」發展抱持著樂觀的態度。而臺北市文化局郭佩瑜科長、張婷股長亦允諾只要內容對於臺北市的城市行銷有幫助,那麼文化局會盡其所能提供資源和協拍上的支援。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則強調雖然微電影的商機無限,仍需要持續的觀察和追蹤,現階段臺灣本土的跨界整合及互相合作、政府宜積極與建立,而臺灣的影視界在以大陸為合作對象外,放眼全球市場才能更具彈性,未來影委會也將針對微電影的協拍辦法進行研議並提出更完整的作法,以協助影視產業的發展。

本次會議的與會貴賓包括影視界人士:廣電公會理事長汪威江、電影基金會監事吳功、導演王小棣、林正盛、葉天倫、陳宏一、安哲毅,製片人陳煥華、馬天宗、朱詩倩、李耀華、葉育萍,中影公司協理李良玉、電影創作聯盟理事長王耿瑜、華視節目部統籌車慶餘、中視創意行銷部副總監劉殷榮、中天電視節目部主任盛士驊、雅晨傳播公司總經理阮虔芷、綺泰動畫總經理鄧橋、以及中華電信數位內容辦公室管理師趙敏等影視行業產、官、學界共40余位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充分交換了對於微電影的意見與兩岸的產業現況。

【中國時報 2012/4/5】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