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對華語電影的意義已變質【南都報】

沒有華語片入選競賽單元,無損華語電影對法國戛納影展的熱情捧場。先後已有幾部大片在戛納亮相,包括陳可辛導演的《武俠》,程小東執導的《白蛇傳說》,標榜3D技術的《大鬧天宮》和《龍門飛甲》。還有,張藝謀年底公映的《金陵十三釵》以及已經排期的《雪花與秘扇》。
這些作品雲集戛納,或公布海報,或宣布賣埠成績,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全球買家的關注,好做生意。
《讓子彈飛》在前年戛納發放了第一款海報,一顆子彈飛馳在一片羽毛之上,從那時起,開始了它的成功之旅。相對世界各地其他影展,戛納是最多片商出席的一個影展,也是公認最重要的一個電影買賣市場。所以,縱使沒有華語片獲邀參賽或參展,希冀賣出好價錢的大片,依然要來。
這其實說明了華語片在世界影壇的一種無形改變。以前,像戛納、威尼斯、柏林這些影展,幾乎是華語片要獲得全球認同的唯一途徑。透過得到獎項,大家才知道誰是張藝謀、侯孝賢、李安、陳凱歌或姜文。但現在,連顧長衛的《最愛》,也放棄先用參加影展拿獎、出口轉內銷的方法,最重視的,反而是內地的票房。因為,已有很多例子,外國影展得獎無助老百姓的興趣,一批影展專業戶,紛紛改變拍片策略,除了賈樟柯之外,張揚、王小帥,王全安,誰不以融入市場,商業掛帥為首要任務?
所以,參不參賽已不重要,利用戛納這個平台,大家來的目的,就是做生意。
陳可辛的《武俠》,率先發布的新聞,是成功將全球版權賣給了H A R V E Y (哈維‧韋恩斯坦)的WE ST E IN公司(T heWeinsteinCom pany,美國大發行商),重現的不是影片拍得好不好,而是賣得好不好!(當然,要賣得好的前提是拍得好。)同樣,張偉平去到戛納,告訴大家的,並非張藝謀的這部新片要去那裡參賽,而是“我個人非常有信心,讓這部電影的海外版權交易出張藝謀電影的新高”。
戛納的陽光海灘,並非吸引中國電影人的原因。吸引女明星在此爭妍斗麗的,是星光大道紅地毯兩旁的全球攝影記者,她們要在這裡“秀”出名堂─像范冰冰,至於吸引名導演,製片人的,也不是那尊金棕櫚獎,而是海外片商的一紙合約。
戛納對華語電影的意義儼然變質!



【南方都市報 2011/05/17】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