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誌影像學會 研究倫理規範座談會暨紀錄片播映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影像研究倫理規範」座談會

日期:2012年6月2日(星期六)
時間:14:00~17:00
地點: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簡報室(B310)
影片播放: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53 分)
主講人:潘朝成(木枝.籠爻)導演
與談人:謝若蘭博士(國立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副教授)
蔡政良博士(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關於 「影像研究倫理規範」: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擬建立一套關於影像工作者均可在研究和拍攝上使用的視覺影像的
倫理規範。這些規範的方針對於製片者、攝影家、博物館策展人、行動者以及田野工作
者,在尋求如何具有責任的使用這些他者的影像上,是相當有幫助的。任何對影像倫理
有興趣的人,不論是影像的生產者、消費者,或是這些影像的主體(被拍攝者),都歡
迎出席座談會並且提供回饋和意見。此外,會議之中我們將特別放映名紀錄片導演──
潘朝成老師的紀錄片『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隨後並與導演
進行座談討論。

關於 「收藏的平埔記憶」:
本片穿越時光,探索百年前因隨著西方人和日本人採集收藏,而流散至各國的噶瑪蘭族
與凱達格蘭族文物、錄音唱片、照片和16釐米影片等不同機構的收藏。在歷史中,兩
族面對國家機器與強勢族群的壓迫與對立,造成無可彌補的民族命運與生活形態的改
變。經由1990年代以來,族群人物的努力和部落生活紀錄,從追溯歷史的記憶,呈現
當代持續的部落生命力......

關於 潘朝成(木枝.籠爻):
1993年8月,本人意外地發現自己是噶瑪蘭族後裔後,即積極尋找噶瑪蘭族喪失宜蘭平
原與被迫遷徙的歷史與政經原因。並開始以影像紀錄噶瑪蘭族部落的祭儀文化與生活面
貌,以及部落復名訴求的景況。在平埔族群自我認同萌芽與文化復振興起的90年代中
期,本人經常帶著攝影機穿梭台灣各地平埔族群聚落,互相打氣支持與鼓勵。1997年
拍攝「鳥踏石仔的噶瑪蘭」紀錄片,片中紀錄潘家的尋根認同與民族興衰之路。這也是
第一部由台灣平埔族群後裔所自製、導演,且公開發表的紀錄片。

座談會敬備簡單茶點,敬請事前報名以利人數統計,謝謝您的蒞臨與配合!
負責人:傅可恩博士(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李建霖(makatau@gmail.com)手機:0931136503

社團法人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Visual Ethnography
兼任助理 王麗蘭
地址:北市115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研院民族所R2610室
TEL:0920-596-880
Email:tave@gate.sinica.edu.tw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