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敢和命運拔河的人,跌倒不怕站不起來【轉自YAHOO!名人娛樂】

新聞來源:YAHOO!名人娛樂 按此連結

楊力州執導的《拔一條河》,不只紀錄甲仙鄉民如何在八八風災後重建家園的過程,更清楚呈現敢和命運拔河的人,就算跌倒了,也有再站起來的力量。

紀錄片《拔一條河》,敘述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全台,南台灣偏遠的甲仙鄉〈現為高雄市甲仙區〉,滿目瘡痍,哀聲嘆氣揮之不去。可是甲仙國小的小朋友,用最克難的方式努力練習,過關斬將拼到全國比賽,捧回亞軍獎盃,振奮了在地鄉民的士氣;而過去少被關注到的,甲仙鄉有一群新移民的媽媽們,像孩子一樣也在拔不同的河,用堅強的母性,守護她們在台灣的家。

導演楊力州會《拔》這麼《一條河》,來自命運中冥冥的輪轉。

▲楊力州從小到大經常在和命運拔河

2009年楊力州拍《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兩地」,八八風災打亂了原定拍攝計畫,差點拍不成林海音女兒和余光中在台南會面的重要場景,幸好化險為夷,當時楊力州就有想拍與八八風災有關的紀錄片的念頭,後來因為停不下來的工作,而逐漸擱置淡忘。

2011年楊力州應邀執導微電影,原本設定拍偏遠鄉下便利店店長的溫馨小故事,在眾多參考資料堆中,甲仙鄉一位名叫阿和的店長,鼓勵當地小朋友多看書的報導,吸住楊力州的目光。

等他親自去甲仙拜訪阿和,又從他鄰居芋冰店老闆阿忠那裡,聽到關於更多甲仙的故事,特別是拔河隊小朋友的事,楊力州當年要拍有關八八風災紀錄片的念頭,回來了。

拍完微電影,楊力州立馬籌拍《拔一條河》,很多人勸他放棄,因為南下拍片的費用更高,但楊力州直覺:和擱了這麼久的題材重逢,一定有原因。2012年初,他和工作人員南下,在甲仙一住就是一整年〈當然期間有南來北往〉。

▲為拍《拔一條河》,楊力州〈右〉和工作人員在甲仙住了快一年

拍攝過程中,楊力州發現拔河隊竟然有三分之一小朋友的媽媽,都是外籍新娘,他開始去尋訪這些新移民媽媽們的故事,於是從原本的拔一條河,變成拔許多條河,後來發現,其實是大家都在和命運拔河。

甲仙鄉與鄉民,和天災拔河。

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小朋友,在和其他國小代表隊拔河前,要先和被天災摧毀的校園、貧乏的資源拔河。

▲甲仙國小二軍的拔河鞋和拔河墊,是學長學姐拼來的

拔河隊名叫晏廷的小朋友,在陸籍母親跑回大陸的單親家庭中,和缺少母親必須自立自強的生活拔河。

芋冰店的熱血老闆阿忠,力挺拔河隊而且號召鄉民揪團迎接得亞軍的小朋友返鄉,其實他和婚變多年的孤寂拔河。

那些嫁來台灣十幾年的外籍新娘,每天凌晨四點出門種芭樂、分裝芭樂,工作之餘還要顧家。來自菲律賓的羅娜,和靠打零工維生的先生養育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來自柬埔寨的文香,發現先生已罹癌…這些新移民的媽媽們,每天仍然用炒故鄉的菜、聽故鄉的歌、用很大聲的笑,和嫁來台灣的命運拔河。

▲文香穿婚紗,不忘手捧被她養大的芭樂

拍攝的某天,文香的手機傳來柬埔寨語的《甜蜜蜜》,楊力州當場被「打」到,因為在2002年他拍的《新宿驛,東口以東》中,那群偷跑去東京陪酒的小姐們,最愛聽鄧麗君的《甜蜜蜜》,能讓在異鄉痛苦中的她們,感到一絲絲快樂。當時楊力州沒有多想,誰想到多年後聽到文香的《甜蜜蜜》,楊力州除了更確信命運安排讓他遇見這群媽媽,他更決定要幫這些離鄉背景的媽媽們,找到一點點的快樂。

剛好甲仙鄉遊客中心管理員淑卿,提議要幫這群媽媽補拍婚紗照,大夥兒熱鬧哄哄把她們打扮成美美的新娘,楊力州自告奮勇當「禮車」司機,開的雖然是小發財車,但看到媽媽們開心的笑容,楊力州說:「那是我拍這部片最快樂的一天。」

▲素英〈左一〉、文香〈左二〉、羅娜〈右一〉等外籍新娘坐的「禮車」,是導演楊力州親自駕駛的

而拍小朋友拔河更讓楊力州難忘。他們來台北比賽,拼命拿到第二名時,隊上小朋友卻哭了,楊力州安慰他們說:「第二名很棒啊,很不容易了。」後來才輾轉得知,之前他們在晉級賽得冠軍,有上報,雖然只是像郵票大的版面,卻被影印放大貼在練習場,小朋友很認真地覺得,如果得全國冠軍,在報紙上就會登得大大的,讓全台灣都知道甲仙國小得獎了,結果沒得冠軍,小朋友才會那麼難過。

▲甲仙國小參加拔河比賽,拼命想拿冠軍光耀家鄉

不過甲仙的鄉親父老都覺得小朋友很了不起,要盛大迎接。楊力州和小朋友坐車回甲仙途中,很擔心來接的人不多,猛打手機問同事,同事故意說:「ㄟ,還好啦」,讓他心裡七上八下。等下車一看,滿滿來接的人潮,還放鞭炮、煙花,小朋友和爸媽們哭成一團,當導演的楊力州現場沒有哭,後來在剪接室剪到這一場時,趁助理出去抽菸,整個人在剪接機前失控淚崩。

▲甲仙一軍拿亞軍,受到鄉親們熱烈歡迎〈中捧獎盃的是晏廷〉

楊力州說,《拔一條河》是他拍紀錄片以來最複雜的作品,除了多線〈人物、角度〉敘事方式比過去作品更複雜,還有情感上的複雜,因為楊力州從以前到現在,都在拔不同的河。

念小三,他一心想進棒球隊卻被挑中進體操隊,像小彭于晏那樣練鞍馬、單槓,直到小六,才在父親忍無可忍的反對下退出。

因為務農的父親酷愛繪畫卻沒機會畫,把希望寄託在從小展露畫畫天分的楊力州身上,他順從父願,念大學美術系,沒想到大二用繪畫比賽得的獎金買的攝影機,開啟對影像的興趣。

父命難違加上楊力州無意搞叛逆,畢業後還在復興美工教書,教了兩年後驚覺真的不適合自己,才毅然辭去教職,改念音像紀錄研究所。

念到研二,某天楊力州發現存摺只剩七千多元,正當他徬徨該不該回頭時,看到報上某基金會的紀錄片徵案廣告,他給自己再一次機會投案,竟然獲選而且有三十萬獎金,這筆錢,讓他沒回頭,勇往直前走上拍紀錄片的路。

▲導演楊力州拍紀錄片辛酸多多,但至今不放棄

如果從1996年的第一部紀錄片《三個一百》算起,楊力州拍紀錄片已近18年,雖然不像「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那麼悲情,但楊力州每拍一部紀錄片都撂話說:「這是我最後一部紀錄片。」結果都不是。

問他:「堅持下去的原因是什麼?」楊力州說:「和拔河一樣,不放手。我始終相信拍紀錄片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如果哪天這個信念不存在了,就是我該放手的時候了。」

楊力州拍紀錄片之餘,在大學上課,聽學生說,他們為拍玫瑰花題材的紀錄片,去訪問花農,種花的婦人一聽是來拍紀錄片,熱心幫忙,在學生臨走前說:「我以前都會在我朋友背後說他記不清事情的阿爸是『老番癲』,可是當我在電視看了《被遺忘的時光》之後,我馬上跑去向我朋友和他爸爸道歉。」

《拔一條河》前不久在甲仙首映,映後好多人圍著楊力州說:「導演,我們不知道什麼起立鼓掌十分鐘,但我們真的很愛你。」如今這部紀錄片終於要在戲院放映,楊力州當時沒說而現在想對甲仙的鄉親們說的是:「這部電影一定會和《海角七号》那樣,讓甲仙成為大家不陌生的地方,可是真正能改變甲仙、讓甲仙變得更好的,只有你們自己。」


▲甲仙小朋友拔河的信念:因為會跌倒,所以更要盡力站起來

豈止甲仙,每個地方每個和命運拔河的人,那條關鍵的繩索,是在自己的手上。誠如片中拔河隊的小妹妹大聲向隊友打氣喊說:「因為會跌倒,所以要盡力啊!」跌倒自己站起來,力量與希望才會跟著來。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