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產業政策補破網 要補得快更要補得完整

2015/9/19紀錄片工會聲明稿

日前(9/16)一則戲院經營者遭不明人士圍毆的新聞,讓台灣影視產業政策破碎殘缺的現實再一次浮上檯面。暴力事件需要譴責,而長期以來沒有適當作為的影視文化主管機關更應該被究責。 

中國大陸的電影產業在近幾年快速發展,光是去(2014)年一年就增加了上千家戲院,遠超過全台戲院的總數,而且不論是網路購票、戲院票房、排片率等數據都可以透過APP快速清楚查詢到。但反觀台灣,我們卻遲遲連票房統計都還沒有辦法透過電腦系統進行統計,一直到今年電影法修法通過,才規定在105年六月之前戲院需要完成建置電腦票房統計系統,並提供票房統計相關資料給中央主管機關。 

現在這起戲院經營者疑似因為票房拆帳方式而引發的暴力事件,讓媒體開始預測文化部將會加快腳步完成統計系統。的確,加快速度是應該的,畢竟我們已經晚了太多年,但光憑目前電影法第十三條的文字,實在無法看出文化部對於統計系統規格的要求是什麼,究竟統計系統應該及時連線將所有數據回傳文化部,或是要待業者統計完再回報?是否會連同入場人數一起統計?要是遇到之前也上過新聞的狀況,業者以爆米花汽水飲料套票方式銷售的金額要如何計算其中的折扣?影片排片率是否也會一起進行統計?是否交叉比對外國片及國產片票房與拆帳比,然後訂定更公平的比例? 

上述這些若沒有仔細考慮與規劃,統計數字一樣有太多空間可操作。票房統計影響到的不只是戲院與片商的拆帳金額,也牽動著整體產業環境,因為數據會影響觀眾是否進戲院觀看電影、會影響電影公司決定要製作什麼樣的影片、會影響戲院怎麼選擇排片,它甚至可以成為電影法第六條所明定之當我國電影事業受到嚴重損害時,中央主管機關得採取如設定國產電影片映演比率或其他有助維護本國電影事業文化主體性之臨時性措施的依據。

紀錄片工會強烈要求文化部應該將每個環節都放到整體影視產業政策的框架之中認真去做檢視與規劃,才能設置出一套真正完善的統計系統,不只平衡電影業者之間的利益,讓有熱誠的電影業者及工作者在靠自己改善制度的同時不用再擔心自身安危,更要兼顧到台灣影視文化發展的利益。要快,也要完整,這才是文化部修改電影法應該達到的高度!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