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放映分享】2019平冤影展:如果 What If





在冤案的世界中,常讓人思索,有沒有另一個沒有冤案發生的平行宇宙,在那個宇宙中,沒有證物滅失,沒有不正訊問,沒有指認瑕疵,沒有誤判,真相如其所是的存在,違法者必須負起責任,清白者始終自由。

事實上,人們永遠不會抵達那個宇宙,冤案必然存在。

本次影展參展的十七部影片,全部都是真實事件,十五片紀錄片,二片改編真實事件,目的是要希望讓大家知道「如果沒有如果」,每一部影片背後的冤案事件、被冤者人生以及那些失去的歲月與生命都是真實發生,存在於這個你我共存的世界之中。

承認冤案的真實存在並不代表我們只能接受。

「如果」代表我們要開始追查,造成冤案的原因,為何執掌國家權力的人會誤判;「如果」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冤者人生,被冤時的痛苦要如何訴說,又有誰能真切相信?「如果」也讓我們在此生此在的情狀下,感受到命運之奇,人生只有今生,一天只有一天,人生無法重來,如果沒有冤案,你我於江湖中載浮載沉,終日不曾相見,自然也沒什麼好相忘於江湖。(不曾記何來忘?)沒有如果,難以言說的因緣於是展開。

首屆平冤影展以「如果 What If」為主題,希望和大家一起來思索「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如果痛苦有聲音」、「如果真實不是真實」,同時也要和大家一起認識到,如果沒有如果。人生無法重來,痛苦沒有聲音,而我們所以為的真實常常不等於真實。

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十二月主題:未來城市】




2019年即將邁入尾聲,我們將面臨這個時代的轉捩點,望眼國際,無論是中美貿易戰抑或英國脫歐激辯,許多專家學者都對未來的人類走向做出種種預測,究竟未來該何去何從,而我們又能從哪些過去的歷史找到未來前進的軌跡?12月適逢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八周年館慶,策展團隊試著透過多部關於明日的電影,讓我們從過去、現在、未來,展望我們人類的下一步,特別推薦單元包括「臺灣首映」、「跨年特別企劃」、「城市游牧影展巡迴精選」,也為今年畫下一個精彩的句點。

談到未來,人們無不擔心人力是否會被人工智慧(AI)給取代。《AI新紀元》走訪多位頂尖學者,對AI與人類的關係提出警示與建言。《美麗事,殘破世》則是以實驗性的敘事,觀望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依存關係。其實人力被取代的危機並非陌生的課題,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就與「非人類」同舟共濟。當許多人都在討論飛天車或太空旅行時,卻往往忘記我們當下有更迫切的未來課題正在考驗我們的安全與性命,臺灣首映的生命科學紀錄片《基因解密》探討這兩年熱議的「基因編輯」工程,當人類的技術儼然超越自然的演化規則,該如何堅守最後一道倫理道德防線?人類在2050年將突破百億人口,屆時地球的糧食資源是否足夠分配?《飲食革命:明日的餐桌》便是以此角度來討論食安問題與基因改造食物,向世人提出警示。

臺灣的未來會是什麼面貌?五位青年導演在《十年臺灣》分別透過影像,表述了他們對於未來的想像。詹皓中導演的紀錄片《在雲裡》,也延續了前述劇情片所擔心的未來空汙問題,拍攝了雲林的過去與未來,從滿是森林的人間淨土,到石化工業進駐後對當地造成的環境危害,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去凝視我們的家園?賀照緹執導的《未來無恙》則以關懷的視角拍攝了兩名原住民少女對未來的徬徨,不健全的原生家庭幾乎壓倒了她們對希望的渴求。

本月也將獻映多部重磅劇情片,包括榮獲奧斯卡獎殊榮的《人造意識》,描寫了一個人類與AI的禁忌之戀;被譽為科幻電影史經典的《人類之子》提出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假設:如果人類全部失去生育能力將會發生什麼事?《AI終結戰》則描述一個女孩與AI母親之間的依存關係。日本電影《人魚沉睡的家》則描繪一對父母將機器人技術置入於植物人女兒身上,卻沒想到原本出於愛的實驗竟越來越失控。

最後,配合府中15館慶,舉辦【一本初衷—臺灣電影劇本故事特展】,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也選出三位參展編劇的代表作品:呂安弦《五星級魚干女》、王莉雯《引爆點》及張耀升《健忘村》,三場皆免費放映。另外,喜愛經典科幻電影的影迷們千萬不要錯過《駭客任務三部曲》跨年連播三集的特別活動,映前的聲響派對絕對帶給觀眾們與眾不同的感官體驗!

2019年11月7日

【放映分享】2019 Best INPUT 世界公視大展精選《黑暗告白》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英國大文
豪狄更斯在《雙城記》寫下這段經典開場白。

透過世界各角落的 #庶民們 親身告白,我們將走進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幽谷,共感國家暴力的暗黑、激進民粹的陰影、黑暗大陸的歷史悲歌、血汗職場的黑心剝削,以及身陷「毒」籠的絕望黑洞。

儘管如此,黑夜也預示著黎明再起。晦暗中,我們看見高山上的「智慧」僧侶,也會一腳踏進聽障學園裡的美麗「靜」界;更要與真正「伸手不見五指」的兩位全盲好麻吉,一起摸黑去旅行!

這個冬天,我們不忘記,也不害怕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