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熟時尚,從沒辦法自紅地毯一眼視出明星禮服出自哪家設計。即使對聖羅蘭(Yves Saint-Laurent)的大名和YSL的品牌不可能陌生,但我還真不曉得沒有內裝的薄透外衣與中性帥氣的女性褲裝是由他帶動的。無知,卻也讓我對確實「忠於」原片譯名的「YSL瘋狂的愛」(L’amour fou)更加好奇,這部紀錄片究竟要揭開時尚大師什麼不可告人之事?
結果,這部電影冷靜異常。
聖羅蘭去世之後,他的事業搭檔與同志愛侶皮埃爾貝格(Pierre Berge)面對鏡頭緩緩陳述聖羅蘭的一生:17歲赴巴黎學習服裝設計,不久就被迪奧(Christian Dior)網羅旗下,並在迪奧去世後升為首席設計師,為失去導師的巴黎時尚界帶來新希望、新方向。聖羅蘭和皮埃爾貝格相戀之後,除了熱戀同居,還成了事業伙伴,一個負責設計,一個掌管經營,打響了自創的YSL名號。影片藉由歷史畫面重現了聖羅蘭改變服裝史的多季經典設計(包括1998世界盃足球賽三百名模在中央球場上的壯觀走秀),也讓我這個時尚幼稚班的人屢屢發出「喔!原來這是他的作品」而恍然大悟。也有一些私人影像,例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為他作的肖像畫,以及一閃而過的滾石合唱團主唱米克傑格(Mick Jagger)。
但瘋狂在哪裡呢?
是兩人超越半世紀的不離不棄(雖然皮埃爾貝格承認他一度無法忍受聖羅蘭的夜夜笙歌而離去)?還是坦承了聖羅蘭在盛名與壓力下極不快樂,以及沈迷酒精與藥物的歷史?
在冷冷看著這部片的時候,我內心不斷自問。
相較於上述這些,更驚人的應該是聖羅蘭過世後,皮埃爾貝格決定把兩人近乎博物館收藏、價值連城的古董、雕塑、畫作等藝術品全數拍賣、一件不留吧!事實上,這部紀錄片的結構,就是從這場拍賣的準備到拍案成交作為頭尾的。清空五十年的物件,會不會太近利、太冷血,甚至太瘋狂了?
或許,情感與記憶無須透過這些收藏作為印記,觸景反而傷情;至於愛有幾分,在言談裡應已自然流露。而拍賣所得致力於時尚產業與愛滋病醫學研究,也算愛的延續吧!
皮埃爾貝格沒作躲在城堡裡暗自神傷的未亡人,而是為聖羅蘭身後策劃了一場財富與品味的盛宴。是瘋狂的愛嗎?就見仁見智了。
※延伸閱讀》
‧拉格斐、聖羅蘭為愛瘋狂 糾纏40年
‧拉格斐、聖羅蘭為愛瘋狂 糾纏40年
【聯合晚報 2011/07/17】
Tags:
產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