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叫好容易叫座難 應挖掘「商業」潛質【文匯報】

在中國,紀錄片一直是電影市場的冷門類型,絕大多數紀錄片在影院無人問津,擺脫不了「小圈子交口、電影節拿獎、大銀幕遇冷」的命運。8月12日,由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海洋》在國內公映,引發關注,這部投資高達5500萬歐元(約合5.05億人民幣)、畫面壯闊、情感動人的紀錄片巨製,曾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上映,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來到中國後,《海洋》的市場表現如何?從《海洋》的境遇中,又能折射出中國紀錄片的何種現狀?


院線 專廳放紀錄片?不看好
據記者瞭解,《海洋》於2009年9月上映後,兩年來已通過網絡積累了很高人氣,所以該片中文版特邀姜文配音,試映時口碑一致叫好,但這樣還是難入國內影院「法眼」。據《海洋》發行人員楊小姐透露,院線對紀錄片不抱信心,很多影院都不安排場次。

導演賈樟柯告訴記者,國內紀錄片很難找到放映渠道,由他監製的紀錄片《語路》同樣遭遇這一難題。「多數時候只能靠朋友幫忙,今年4月份,有個雲南的影城老闆由於喜歡我的電影,專門拿出影廳來放《語路》,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另一方面,楊小姐表示《海洋》放映規模雖小,但上座率超出預期,「部分影院早9點場次都訂不著票,可見觀眾是有需求的」。她透露上週末全國排映場次只有1000場,本周內排映場次已增加到每天1400場,「以前不看好的影院現在也排片了,甚至黃金時段也有」。記者致電新影聯副總高軍詢問排片狀況,他表示,《海洋》這個檔期遇到對手太強大,前有《變形金剛3》《哈7(下)》,後有多部大片接檔,剛見起色的排片肯定會再受擠壓。楊小姐也表示,目前《海洋》全國票房估算也就幾百萬元。

觀眾 掏錢看紀錄片?不習慣
《海洋》在中國的遭遇並不是個例。今年上半年發佈的《2010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共有13部紀錄電影進入院線,沒有一部通過國內票房收回成本,其中《復興之路》以200萬元位列榜首。對此,賈樟柯深有感觸:「中國觀眾對紀錄片的理解比較局限,國內傳播紀錄片最主要的平台是電視和網絡,觀眾沒有形成買票進影院看紀錄片的習慣,認為紀錄片就不應該收費」。

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情形截然不同。雅克·貝漢告訴本報記者,《海洋》曾在法國創下了可觀的票房,在日本的首映日票房甚至超過了《阿凡達》(影評),去年在北美紀錄片院線也拿下了近2000萬美元,「在法國,紀錄片和劇情片擁有同樣的商業地位」。國內知名紀錄片研究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林旭東也向記者透露,他在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上,發現觀眾非常踴躍,很多紀錄影片一票難求,「在一些導演見面會上,普通觀眾的提問都很嚴肅、專業,這種對於欣賞紀錄片的素養,確實和國內差異很大」。

創作者 找錢投紀錄片?不容易
《海洋》投資高達5500萬歐元,儘管雅克·貝漢表示,他為了說服投資人費盡了口舌,每兩個月就要向所有的投資人匯報,一直忍受著等錢進賬的煎熬,至今他仍舊背負著900萬歐元的債務,但對國內導演而言,這筆「天文數字」仍然不可想像,要知道,國內許多民間創作的紀錄片,製作費甚至只有幾萬元,就是這點錢,也常常讓創作者一籌莫展。一位業內人士抱怨道,票房無保障,誰願意拿錢做賠本買賣呢?

據悉,《海洋》的資金除了雅克·貝漢的個人資產、商業投資、銀行貸款等,來自歐洲的各項基金也給了他不小支持,這一點讓中國紀錄片導演很是艷羨。賈樟柯告訴記者,在歐洲可以找到名目繁多的基金來資助文藝片、紀錄片,「例如法國電影中心、一些政府協會和民間組織、甚至部分企業、品牌,都會拿出錢成立基金,鼓勵和幫助創作者。這些基金採用申請制度,只要項目組合好,就可能得到資助。」由他監製的一部法國紀錄片就得到了歐洲基金組織的幫助,解決了大約70%的製作成本。

挖掘紀錄片「商業」潛質
除了天價投資,《海洋》背後還有一連串驚人數字:耗時7年、12個攝制組、全球54個拍攝點 客觀而言,雅克·貝漢做到了極致。許多中國觀眾對《海洋》讚歎不已,同時也認為,即使拿出同樣的財力人力,中國導演也拍不出。「不能說他們不努力。中國紀錄片多數都通過電視和觀眾見面,導演無法得到反饋,所以不清楚觀眾的需求。」林旭東一語中的,「這才是國內創作者要面對的問題」。

「其實一些政治解密題材的紀錄片,比如《周恩來外交風雲》,市場反響也不錯」,賈樟柯告訴記者,但他強調,紀錄片想進影院,就得符合電影的標準,「像那種30分鐘一集、穿插解說、框架比較固定的電視紀錄片,不適合影院」。像《海洋》這樣的自然科學題材就很適合普通觀眾,「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去看這樣的紀錄片,作為科普教育,一個家庭一拖三,票房應該不會差。而且像《海洋》這樣的大製作已經算得上是紀錄片中的商業片」。

【香港文匯報 2011/08/18】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