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語紀錄片節2013】9月6日至22日

Inline images 1

「『華語紀錄片節』反映了很多華人的生活面貌、社會情況,甚至是政治、生活各方面……非常有意義。我推薦這個電影節和它放映的電影。」
──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羅卡

「『華語紀錄片節』一直給我一個非常好的印象,因為實在做得太有心了。不大,但是尊重自己的歷史,尊重每一個作者和每一個作品。」
──導演應亮

「大概沒有什麼可以比可以在一、兩個星期內,一次過看中國人社會正在發生、活生生的人和事,好歡迎大家在九月份參加『華語紀錄片節』。」
──ifva總監鄺珮詩


「華語紀錄片節2013」之規模為歷年之冠,包括有46部影片、42場放映及四間戲院(香港藝術中心、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及香港電影資料館),並特設一場於長洲舉行的露天放映會,讓港九各區觀眾有更多欣賞佳作的機會。

影展首先於8月11日假誠品書店舉行一場題為「香港紀錄片與兩岸關係」的座談會,作為今屆影展前奏,由著名影評人張偉雄主持,邀請兩岸的創作人暢談紀錄片的發展和剖析現狀。

本地佳作
令人欣喜的是有近半數的參展影片為本地作品,其中「長洲誌」是「采風電影」在六月初紀錄片訓練營的結業作品。在訓練營中,廿多位年輕人花了七天七夜在長洲發掘各式各樣的有趣故事,創作了十多部有笑有淚的精彩短片。除了在太空館上映外,該批作品會在影展最後一天,移師到長洲放映,導演們亦會到島上和街坊見面。

今年港產紀錄片較以往多,包括曾翠珊探討身份的《冷雨盛夏》,該片入選短片組競賽環節,另有陳安琪的文學紀錄片《三生三世聶華苓》。此外,《學生作品選》將放映八部來自演藝學院、中文大學、公開大學及深圳大學的學生創作,這些影片風格各異,但都清新可喜。

競賽影片
今屆的參賽影片約190部,最後由多位知名文化工作者選出共14部來自中、港、台的優秀作品參加競賽──中國大陸的佔九部,台灣四部及香港一部。這些影片題材廣泛,有探索自我身份的《冷雨盛夏》、《流浪的狗》及《對岸異鄉人》;也有講述殘障人士處境的《築巢人》、《起風的樣子》;同時,有不少大陸紀錄片剖析政府政策、民生及歷史等問題,如《三峽啊》、《尋找袁學宇》、《走馬水》、《暖冬》、《媽媽的村莊》、《急診》、《雲上佛童》、《二》和《遠去的家園》等。參賽導演將來港出席影展和現場觀眾見面,比賽結果在9月21日頒獎禮上公佈。

台北紀錄片工會精選
「台北紀錄片工會作品選」也是今年的主要節目,它介紹五位導演、五種風格,讓觀眾更全面了解台灣紀錄片特色。放映作品包括郭笑芸發人深省的《家暴三部曲》、林靖傑探討黃文興創作之路的《尋找背海的人》、李中旺勵志之作的《部落之音》和《天亮了》、蔡崇隆關注「過埠新娘」處境的《失婚記》,及李惠仁調查報導之典範《不能戳的秘密II - 國家機密》。五位導演會來港與觀眾交流,而導演郭笑芸並會聯同本地非牟利志願團體,舉行座談會探討兩地家暴問題。

推介影片
「推介影片」方面,今年有三部以文學為主題的作品。除了有大受港、台觀眾歡迎的《尋找背海的人》及《三生三世聶華苓》,另外,有由兩位本地年輕導演改編自西西小說的《奧林匹斯》,該片曾在康文署主辦的第九屆香港文學節短片創作比賽上奪獎。此外,兩部中國推介片《大堡小勞教》及《羅家屋:我和任其定》均以五十年代大飢荒為題,影片追尋歷史真相,借古鑒今。

座談會
影展期間會舉辦四個座談會,包括作為影展前奏,在誠品書店舉行的兩岸三地紀錄片發展座談會,與及在影展期間以家庭暴力及台灣、中國大陸紀錄片為題的三個座談會,出席導演將與本地觀眾分享創作心得。

「華語紀錄片節2013」之門票於8月1日起在城市電腦售票網公開發售。

直接下載:影展手冊節目簡介


節目查詢:
電話:(852) 2540 7859
傳真:(852) 2547 7942
電郵:visiblerecord@gmail.com
網站:www.cdf.asia
Facebook:華語紀錄片節 - Chinese Documentary Festival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docfest)
采風電影 - Visible Record (www.facebook.com/visiblerecord.hk)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