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紀工聚會──5/3當常民成為導演: 香港民間影像紀錄實踐

講題:【當常民成為導演: 香港民間影像紀錄實踐】
主持:李家驊

與談:香港紀錄片導演張虹、林偉鴻、長洲誌導演們、李惠仁
時間:103年5月3日 星期六 19:00 ─ 21:30
地點:後門咖啡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332號)
費用:入場費$100、學生$50、紀錄片工會會員免費入場
預約報名:請至線上表單填寫預約報名表:http://goo.gl/gONmRw
                  或者請洽「紀錄片工會」 docunion@gmail.com  / 02-2557-1191

※ 參與2014紀工聚會上年場次,有機會獲得「2014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福袋一組(內含精美影展紀念品 + 今年影展票券!) 。每參加一場紀工聚會,即獲得一次抽獎資格;參加越多,中獎機會越高!

● 講師簡介:張虹、林偉鴻

張虹
張虹出生於上海,香港長大,早年曾當過老師,曾到加拿大滿地可修讀社會學和電影,其後在當地籌辦電影節。1994年回香港後,曾當場記,寫影評及教授電影課程。

1999年開始拍攝第一部紀錄片《看不見的女人》,揭示少數族裔印度女性在香港的生活。2002年拍攝首齣長片《中學》,探討教育制度的現況;同年拍攝了《平安米》,詳細描述老人整天在輪候盂蘭節派米活動的狀況,獲得第八届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公開組金奬及大奬;2003年攝製繼《平安米》後另一描述貧窮老人處境的比作品《搬屋》。

2004年,張虹以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以及7月9日遮打花園的反對二十三條立法集會為題材,完成了《七月》一片,把關注焦點由社會問題提升至政治層面。同年為陳奕迅歌曲《小孩不懂怕》,製作了關於戰爭的短片。2005年的作品《問》中,她轉而嘗試以訪問形式,透過幾十名不同國籍及社會階層的人直接表述,探討香港人對「六四事件」、「香港主權移交」、傳媒、民生及社會公平等議題的看法。2006年完成講述大陸農村學校生活的《農村初中》。2007年完成《問-大陸小學》,訪問近三十位大陸小學生,他們對學校、家庭、性別及國家的看法。2008年,完成以2004年立法會選舉為題材的紀錄片《選舉》。2011年完成講述四川地震後,災民重建家園的《新家園》。

張虹聯同了其他人士成立采風電影並任總監,推動紀錄片的發展,同時發行紀錄片,亦在香港舉辦「華語紀錄片節」電影放映。

林偉鴻
林偉鴻在香港出生長大,於珠海書院修讀新聞,1982年未畢業已進入《中報》任職文字記者,其後轉往《英文虎報》擔任攝影記者,並先後在多家傳媒機構任職,足跡遍及菲律賓、泰國、越南、臺灣、新疆及西藏等地,多次獲得新聞攝影的獎項。2002年離開傳媒工作,從事獨立紀錄片製作,為香港導演張虹掌鏡,已合作十多齣紀錄片。
除了拍攝紀錄片外,林偉鴻亦為「華語紀錄片節」的節目统籌,負責影展的節目安排。

● 與談者簡介:李惠仁、李家驊、《長洲誌》導演

李惠仁
現為獨立紀錄片導演及自由記者,曾就讀服裝設計系,當兵時意外被選入空軍電影隊,開啟了他對動態影像的興趣。自1994 年起,先後任職於多家電子媒體,擔任新聞攝影記者,同時自我進修,製作過許多重要的專題報導,並取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EMA 碩士;2008 年,在全國電視台競相SNG 連線「連戰當爺爺」事件當天,決定提出辭呈,轉而投入獨立紀錄片拍攝工作。2011 年,以調查報導式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與《不能戳的秘密2》轟動台灣社會,現為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

李家驊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現為大學講師及獨立影像工作者。近作包括《起點》(2011)、《白鐵光華》(2011),而作品《25歲,國小二年級》(2003)曾獲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千波萬波單元特別獎、2004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與2003南方影展最佳紀錄片等多個獎項。現為獨立紀錄片導演以及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監事。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