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

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八月主題:小玩童看世界】

【八月主題:小玩童看世界】



大人們常常忙著去想如何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往往忘記了兒童本身的真、善、美是多麼可貴,只要用心觀察,大人們在孩子身上也能有所啟發。本月透過多部富有意義的童趣電影,給孩童盡興的夏天,也給成人一個返璞歸真的良機。

臺灣的幼兒教育系統中,蒙特梭利教育法受到許多父母的青睞。就在一個世紀前,傑出的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在羅馬貧民窟成立了幼兒園,以多重角度觀察並分析,逐步開創出一套新的教育方針。這種教育法鼓勵兒童自由活動和自由發展,要求教師不對兒童施以獎懲。經過數個世代的沿革,儼然已經成為兒童教育顯學。紀錄片《蒙特梭利小教室》帶我們一窺法國的蒙特梭利學校的教學現場,讓我們更了解蒙特梭利的核心概念。

跳脫出大人視角,孩子又是怎麼去看待他們所處的世界,以及即將面對的未來呢?曾以《音樂人生》榮獲金馬獎的香港名導張經緯,再次將焦點擺在成長主題,這回的《少年滋味》鎖定了九位不同志趣、生長背景的孩子,請他們暢談現階段的生活感觸,似乎從中可以看見香港下一個世代面對未來的徬徨與憂慮。人家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不過對於《琴有獨鍾》中那患有先天性腦性麻痺的少女而言,談未來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求,寄情於鋼琴的她,將與多名競爭者一起為了鋼琴分級考試而努力準備。同樣受惡疾所苦、但卻不願輕言放棄的,還有《兒童醫院的日常》中的孩子們,導演帶著攝影機來到了巴黎杜梭醫院,帶我們一一認識院中不願放棄的小鬥士,看看他們對生命的熱情與渴求,正能量也跟著升到最高值。同樣為人動容的,當然是《蝙蝠俠小子》《動畫人生》的神奇勵志故事,一邊是渴望成為蝙蝠俠的白血病小男孩在全城響應之下真的當了一天大英雄,一邊則是自閉症男童靠著迪士尼電影重新找到與世界的溝通語法。套一句魔法保母瑪莉包萍的名言:「真是妙不可言(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其實《瑪莉包萍》(Mary Poppins)是知名倫敦作家P·L·崔佛斯於1934年寫下的系列小說,迪士尼經典改編作品的續集《愛.滿人間》,讓主人翁瑪莉包萍降臨在大蕭條的倫敦,她將帶著班克斯一家孩子飛天又遁入「花瓶」,人們將重拾愛人與被愛的能力。適逢暑假期間,歡迎爸媽帶著孩子們來府中看動畫,本月精選作品包括《寶貝老闆》,且看穿著西裝的「寶貝間諜」如何在爸媽面前裝無辜、在哥哥面前耍大牌,趣味橫生;榮獲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片的《蜘蛛人:新宇宙》開創了動畫敘事技法的新疆界,還有在國際影展獲獎無數的本土動畫電影《幸福路上》,老少咸宜不容錯過。

本月的「焦點影人」是縱橫華語影壇的一代大師胡金銓,曾以《俠女》榮獲坎城大獎殊榮。一代代領軍華語電影浪潮的人物,都不諱言自己的作品深受胡金銓作品的深刻影響,包括李安的《臥虎藏龍》。近年多部胡氏電影的修復版本問世,正是影迷朋友追本溯源的大好機會,本月將隆重獻映他的三部代表作《龍門客棧》《俠女》《山中傳奇》


最後,本月的「駐館導師單元」邀請到曾執導話題紀錄片《末代叛亂犯》的紀錄片導演廖建華,他推薦的電影是曾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的《唬爛三小》。該片帶有導演黃信堯本人招牌的碎嘴風格,幽默卻寫意地陳述了他與朋友之間長達多年的「私」友情史,風趣中帶有獨特的生命觀點。

2019年7月9日

【工作坊分享】2019 DOC DOC紀錄片工作坊


2019 DOC DOC紀錄片工作坊 報名開始!



「DOC DOC紀錄片工作坊」,由電影創作聯盟(TOFU)與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共同主辦,邀請資深創作者與新生代台灣紀錄片工作者集聚一堂,針對拍攝中的作品深度討論,同時協助創作者拓展各方資源。

從2016年開始,DOC DOC將劇場、肢體等元素帶進課程中,引導創作者面對自己、挖掘創作動機,並強調學員間的交流及互助,一同探索紀錄片創作的可能性。有別於其他的工作坊,DOC DOC期待不再是為了「完成」一部作品,或因為特定提案、發行的目的而去設計課程;如果紀錄片創作是一場長途跋涉,我們更希望的,是創造一個對所有創作者開放的「共學」場域,針對手邊的拍攝計畫進行討論,彼此陪伴、相互激發。

今年第十屆DOC DOC工作坊,將於8月29日至9月1日,在府中15舉辦,邀請到沈可尚導演,與民間記憶計劃的章夢奇導演共同擔任導師,和學員在四天的工作坊中深入討論、緊密互動!

【報名資格】

  1. 報名者須為導演,有正在進行中的紀錄片拍攝計劃,並準備20分鐘以上供討論用的影像素材(粗剪或素材均可)
  2. 以個人為單位;若該計劃為雙導演,其中一位入選後可二人共同參加
  3. 報名者須具有紀錄片製作經驗與基礎,曾完成至少一部紀錄作品(長短不拘)
  4. 報名者需有敞開自己和其他創作者共同交流的意願,並有興趣與其他創作者共同討論紀錄片創作的本質

【報名方式】

  1. 免報名費,一律採線上報名制。
  2. 線上報名表單共有四個區段,表單提交前無法存檔,請先準備相關資料,包括影像素材的連結(20分鐘以上,作品片段或未經剪接的素材皆可)
  3. 報名表單提交後在截止日期前均可登入修改(請記得記下您的報名表單連結)
  4. 經由主辦單位評選,徵選至多10人
  5.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8月2日(五)23:59止
  6. 入選名單公布:8月16日(五)前e-mail通知入選者
  7. 入選者需繳交3,000元保證金,活動全程參與後退還

【聯絡方式】

tidfdocdoc@gmail.com
Tel: 02-2395-6556
電洽請於上班時間10:00-12:00, 13:30-18:30

2019年7月4日

2019上半年度【太陽花運動影像紀錄計畫 經費使用報告】


【太陽花運動影像紀錄計畫 經費使用報告】 


感謝您的支持與協助,由紀錄片工會發起的太陽花運動影像紀錄計畫,2015 年持續以國內外授權播映、公益發行、影展參展…等方式推廣《太陽‧不遠》紀錄片,充分善用您的捐款,以影像工作者的集體力量,擴大計畫的影響力。2015 年7 月13日於台北電影節播映完畢後,隨即在紀錄片工會youtube平台全面開放線上觀看,除了《太陽‧不遠》完整版120 分鐘外,也開放了各主題短片。此外,自2015 年8 月1 日起,開放NGO 組織或個人非營利使用來信申請,填寫授權書,提供單場免費公播授權。

2019/01-2019/06 (2019年上半年度)經費使用參見以下資料:


  • 太陽不遠互助基金:為申請太陽不遠互助基金……等。 
  • 另含定期存款1060724-1090724(10萬定存*3筆) 總餘額為655,820 

截至2019/06/30統計,「太陽花運動影像紀錄計畫」
總收入共6,337,174元,支出共5,681,354元,尚餘655,820元。

為考量經費的永續經營以及更有效的運用,自2016年1月1日開始轉移由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接手管理,名為「太陽不遠互助基金」,做為公共議題相關的影像製作、推廣及人才培育之用,不限於太陽不遠專案計畫,但太陽不遠專案保有優先使用權,讓台灣的公共議題得以持續被紀錄、被看見;「太陽不遠互助基金申請辦法」,亦已制訂完成,善用這項得來不易的公共資源。同時,為提高經費使用的透明度,「太陽不遠互助基金」將定期於每年的7月與隔年1月在紀錄片工會官方部落格公告每半年度的經費使用報告,再次感謝各位的支持。


完整資訊詳見:
太陽不遠互助基金申請辦法:http://docunion.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17.html

2019年7月1日

【徵件】2019 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蹲點.台灣」紀錄片獎



生活在這裡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因為有厝邊頭尾的陪伴,讓我們的生活更精采!


中華電信基金會與全台各地社區、部落合作設立「數位好厝邊」,成為社區深耕的好夥伴,也看到每一個「數位好厝邊」裡,都有默默為社區努力的人們,各自用在地的方式、結合中華電信的數位專業,陪伴社區裡的人們。




在你的身邊,又是哪些厝邊頭尾陪伴並且豐富你的生活?
一起來記錄陪伴我們生活的好厝邊人物故事,拍出台灣社會平凡人物的不平凡,呈現台灣最美的人情味。
  • 徵件影片:好厝邊人物故事紀錄片
  • 投件資格:社會大眾
  • 獎項:共8名

  • 首獎 1名 100,000
  • 優選 2名 50,000
  • 佳作 5名 10,000

【分享】42時紀錄片導演製作班



42時紀錄片導演製作班_報名資訊

由李崗所領軍的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在過去出品了許多與臺灣歷史有關的作品,包含紀錄片《阿罩霧風雲》、《阿罩霧風雲II:落子》以及舞臺劇《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與卡桑》,先後以臺灣霧峰林家和基隆顏家為題,製作膾炙人口的精采作品。近期,更推出了紀錄片《尋找1920》,以日治時期的臺灣與朝鮮飛行員為主要角色,重返當時波瀾壯闊的咆哮時代。

有感於臺灣紀錄片的新進導演,可能缺乏較有系統性的專業指導,這次,我們與周兵導演旗下的「東方之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拍電影網」的創辦公司「墨白空間文化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希望能以紮實的課程,使新手紀錄片導演能在拍攝紀錄片的路上,擁有較為全面的訓練。

我們邀請了紀錄片行業內資深從業者,將其創作心得整理成一系列課程,在紀錄片職業化、專業化、藝術化、產業化的道路上,幫助更多從業者。以7天42個小時,給同學最紮實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