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報摘:BBC成為宣傳工具【BBC中文網】

BBC部分紀錄片製作出現「利益衝突」,成為「宣傳工具」,讓BBC本身成為了周二(11月16日)英國報章的重要標題。



委外製作

《獨立報》標題為「BBC如何成為穆巴拉克政權的宣傳工具」的報道說,監督BBC運作的BBC信托發現外包製作的紀錄片有15項違反了BBC本身的編輯準則。BBC信托對此感到「極為擔心」,認為這將影響BBC在國際間的聲譽。據稱,BBC是以極低的價格買到了這些紀錄片,有的價格只有1英鎊。

報道指出,BBC年初委托FBC媒體公司製作一部有關埃及未來的紀錄片,但是該公司和埃及政府有商業關係。報導指出,FBC媒體公司還與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以及微軟、美國運通等企業有著商業利益關係。BBC信托在報告中指出,這種「利益衝突」違反了BBC的編輯準則。

《泰晤士報》的報道指出,BBC信托的報告認為FBC媒體公司拍攝的有關馬來西亞的紀錄片「似乎過於偏向政府的政策」。而紀錄片中對一名馬來西亞異議政治人物的描述則「過於武斷」。

佔領華爾街

美國紐約的警方驅逐曼哈頓一個公園內的「佔領華爾街」反資本主義示威人士營區,也為在英國的該行動支持者籠罩上了一層烏雲。《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談判破裂之後,倫敦金融城當局再次宣佈要通過法律程序、驅逐佔領聖保羅大教堂前廣場的示威人士。
報道說,金融城的律師已經發函通知示威人士的代表律師,預期今天(11月16日)將向示威者發出警告信。但是示威者的發言人向《每日電訊報》表示,要是金融城方面打算採取法律手段,示威人士方面也已經完全做好了打官司的準備。示威者在聖保羅大教堂外組成的分組,將在明天開會討論如何回應。

周一晚間,有5名示威者因擾亂治安而被警方逮捕。《衛報》報道說,金融城要求示威者24小時之內撤離聖保羅大教堂。報道說,示威者強調在過去這段期間,金融城只與示威者進行了一次談判。他們指責金融城不夠透明,而且這決定也「顯示了金融城不在乎、也不理會人民的要求」。

美澳聯手針對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從APEC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峰會地點--夏威夷發來的報道說,美國外交政策向東亞轉移,針對的是中國。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訪問亞太地區,雖然不會訪問中國,但是經濟和軍事力量都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卻是奧巴馬這次訪問的主要議題。

報道形容,奧巴馬將在訪問澳大利亞和印尼的時候,尋求擴大「戰略主軸」,意味著美國外交和軍事政策從伊拉克和阿富汗轉向亞太地區。例如,雖然美國不會在澳大利亞新設軍事設施,但是美澳都同意將澳大利亞境內的軍事基地升級,並在澳大利亞儲備武器以供未來如果發生衝突時之所需。

奧巴馬在印尼參加東盟峰會的時候,則將推動南海航路開放,而美軍也在「默默地」發展一旦南海航路為中國所阻時對抗中國的戰術。該報道說,問題是美國的做法會不會令中國無法接受,不過報道引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話說「美國在亞太仍受到歡迎,因為美國在地區內有許多朋友、影響力以及做好事的潛力」。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則是認為,美國和澳大利亞聯手不會為地區帶來危險。不過他也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主要力量,我的希望是中國和美國能幫忙把亞太地區建設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基石」。

【BBC中文網  2011/11/16】
紀錄片工會

我們是台灣第一個由紀錄片工作者發起的自主工會,於2006年9月9日正式成立。

我們不只希望保障紀錄片工作者基本勞動權利、提升紀錄片工作專業水平,更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為目標,期望國內紀錄片環境能更健全與完整。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