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認識保險

1.認識保險:我現在到底有哪些社會保險?[本篇繼續閱讀]

2. 看不懂保單上的專有名詞?解釋保單術語,讓你知道保單如何賠、賠多少

3. 我受傷/生病了,我有的保險可以怎麼幫我?

4. 我因工作受傷了,如何申請勞保的職災保險?

認識保險:我現在到底有哪些社會保險?

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透過預先繳納保費,攤平未來可承受的風險。保險分為商業保險跟社會保險兩種。社會保險是爲了保障社會普遍存在之風險而所準備的,避免個人與家庭因爲老病死傷殘失業等困難而陷入危機。

一般人多會有的社會保險包括:

好像甚麼都沒保:國民年金+健保
保在職業工會: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健保
保在工作的地方: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就業保險+勞工退休金+健保

由於就業保險的費用必須由雇主、勞工、政府三方分攤,而雇主有義務為員工提撥至少6%的勞工退休金,所以這兩種保險只有受僱的勞工受惠。像疫情的時候,很多人因為案子停下來而沒有收入時領的俗稱失業救濟金的「失業給付」,就是隸屬於就業保險基金中的其中一個給付項目,只有受僱的勞工有此保障,個人結案的都無法領到失業給付哦!由此可見,依法成立投保單位對於團隊工作的人很重要,大家如果要去新公司加保時,也務必留意及捍衛自己的權益。

而多作爲自由接案的藝文工作者,我們除了要面對沒有就業保險的問題外,也要管理普遍的風險,並要就着我們獨特的工作性質和形態,就着創作過程及拍攝現場所可能遇到的意外作風險管理。

以下我們來介紹一些跟工作相關的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

健保

健保爲強制納保的社會保險,若工作期間超過三個月,每週工時超過12小時,僱主就要給勞工投保。如果你沒有僱主,爲自由業,那就可以來工會投保。想瞭解更多,可以看這篇大集合:

勞保

勞保是政府為了保障勞工生活所設立的綜合社會保險,一般生活會遇到的,譬如:受傷生病住院超過3天以上因此沒了收入、器官永久受傷失能,到生小孩、老年退休、過世的喪葬與遺屬撫卹,都是保險給付的範疇。如果你沒有投保,你的退休金會被影響,遇到職災都會缺乏保障。想理解這些生老病死相關的給付條件與金額,請參考台北市工商服務業職業工會的整理:https://www.service1788.org.tw/service.php?action=S1#middlearea

想瞭解更多,可以看這篇大集合:
  • 會員勞健保QA
其他常見問題:

團保

團保是「團體意外保險」,是一種商業保險。團保透過集體投保,讓大家可以用較優惠的保費,保障投保者意外體傷和身故時的醫療費用與撫卹金。由於理賠範圍不限於工作情況下,在平時與休閒時都可以多一份意外保障。

如果你是接案或創作為生,如果工作過程發生意外,但旅平險跟勞保同時漏接不給付時,團保可以是你最後的防護網。想瞭解工會的團保內容,可以看這篇大集合:

其他跟工作有關的商業保險

自己的意外,我們可以透過勞保以及加保工會的團保來一起分擔風險。然而,當工作現場發生意外,是受傷者的個人責任嗎?醫療費超過勞保的給付額度怎麼辦?
譬如:
在我們工作室的一場訪談拍攝,燈架倒下砸到受訪者,擊中頭部及後頸,傷到神經。
負責劇團的演出及過程的拍攝紀錄,結果布幕道具倒塌被砸傷。
跟著被攝者登山進入山林,合作的製片意外從山道滑落摔傷。
商業保險賠償之金額,是支持重大意外發生時,應對「社會保險給付不足」的部份,一起分攤醫療費與賠償責任。有設計小傷不賠的「傷害程度門檻」及部分需要自己負擔的「自負額」機制,因此不是所有傷都能跟保險請領。 以下爲一些常見商業保險。

雇主意外責任險

雇主意外責任保險保障對象為「雇主」,可轉嫁雇主面對受雇人因執行職務受到體傷時之責任。只負責超出勞保之外的賠償額度。

🔔有些創作團隊,會因為彼此的關係不是雇主勞工的關係,而選擇投保「旅遊平安險」,但事故發生後卻遭拒賠。這是因為如果工作者受傷時,明確是在「工作中」且屬於「高風險職種」(如搬運重物),保險公司會認定這屬於「職業傷害」或「職場意外」。因此,唯有有另外投保「雇主意外責任險」才可能啟動理賠機制,未保情況下將由雇主代為負責賠償其醫療、傷害或死亡補償金。

🔔如果你的工作室還沒有立案,一樣可以幫你找來工作的這些工作人員保雇主意外責任險。用個人的身分證就可以了。

旅遊平安險(旅平險)

主要設計用途:旅遊過程中的突發意外(如交通事故、跌倒、災害)、通勤/出差途中發生的非工作性事故。

🔔旅遊平安險只保障意外事故,並強調途中,對於特定事故不予承保。如果需要隨著被攝者前往山林或海裡,則會需要特定活動險的幫助。

🔔旅平險多數條款會明確排除「工作進行中發生的事故」或「特定高風險工作行為」的理賠資格,為如果工作者受傷時明確是在「工作中(如搬運攝影重物),保險公司會認定這屬於「職業傷害」或「職場意外」,因此不予賠付。

公共意外責任險

有分兩種:「營業處所型」跟「活動事件型」。差別主要在——你是長期固定在一個地方工作,還是臨時去某個地方拍攝。

特定活動險

主要設計用途:補充旅平險的不足,共分成一二類活動。

第一類:滑翔傘(翼)、飛行傘、拖曳傘、高空跳傘、攀岩/冰、馬術、武術比賽、潛水

第二類:從事露營、自行車、路跑、健行以及其他第一類以外之活動 



特別加保

你在找朋友合作工作時,可能會遇到一種狀況:他們沒有公司幫他加保,也因為省錢而沒有在工會加保,你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商業保險(看起來就是沒有)。說服不了他去工會投保,但工作就是可能會遇到風險,怎麼辦?

我們建議面對這種狀況,在沒有各種保險時,都可以給他們做「特別加保」——一種依天數投保的職災保險,這是你和他可以擁有的最低度的保障。

如果你沒有公司,但是你找他來幫你一起工作,仍然可以幫他去7-11的IBON按【勞保局─特別加保申報專區】,依照工作天數去幫他加保職災保險。

如果你們之間是純合作,不是來幫你的,整個案子他也有參與籌劃,可以請他自己去7-11的IBON按【勞保局─特別加保申報專區】,依照工作天數去幫他自己加保職災保險。
  • 去到7-11後,職災保險的IBON怎麼按?[傳送門 ]
那麼他如果在工作裡遇到嚴重的事故,至少會職災保險的這張社會防護網,可以幫助他。

結語:影視業的風險辨識

近幾年影視業發生太多職災死亡的案例,大家正在推廣拍攝場景及工作場所的風險辨識,譬如行政院的影視業職業災害預防指引,以及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的影視業安全衛生工作守則〉。

台灣的紀錄片比較少會使用到像搖臂那樣的大型拍攝設備,也沒有飛車爆破場景。但我們的拍攝常也會隨著被攝者,進入各式各樣的場域,進到工地,進到舞台,進到山林,進到海裡,拍攝的場域有哪些風險,相關風險就會進入到我們的工作裡。紀錄片的工作團隊通常更小,不像劇情片可能有場景經裡,得靠我們自己提升安全意識,辨識可能風險,一起做相應的安全規劃,而不可控的風險透過找到適合的保險來分擔,來讓我們的工作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