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府中15八月主題影展:靈幻新世界,電影大輪迴


殭屍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

府中15 八月主題影展 --
靈幻新世界,電影大輪迴

隨著農曆七月到來,「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八月選片融入浪漫驚悚、恐怖鬼魅等元素,一幕幕奇幻篇章將帶你穿梭古今電影中的陰陽界,同時邀請影迷回味中外怪誕經典作品。

地點: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15號B1
票價:20元,需事先購票,購票請至兩廳院系統端點、7-11、全家、萊爾富。放映當日,現場僅保留每場40張票,每人限購2張。

電話:02-2965-7186
網站: http://web.fuzhong15.ntpc.gov.tw/films/
FB:https://www.facebook.com/fuzhong15
八月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VzsniPNgk

另外,八月府中15也和2014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合作【「再見‧真實」TIDF精選回顧輯】單元,多部精采好片,影迷不容錯過!http://docunion.blogspot.tw/2014/07/15_22.html


黑影家族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2014 DOC DOC 紀錄片健檢工作坊志工招募

2014 DOC DOC 紀錄片健檢工作坊志工招募
2014.9.15-9.18

DOC DOC紀錄片健檢工作坊,取DOCumentary DOCtor(紀錄片醫生)之意,邀請資深、專業的紀錄片工作者或專家組成「醫師團隊」,用親密、深刻的「健診」方式,為後輩新秀創造一個學習與曝光的平台。今年DOC DOC主題為:在攝影機的彼端,將邀請來自中、港、台的資深紀錄片導演,分享紀錄片製作的面面觀,並探討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的各種課題。

● 舉辦日期:2014年9月15日(一)至2014年9月18日(四),共四天。
● 舉辦地點:府中15-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15號

【志工需求與報名方式】
● 志工人數需求:3-4位,以參與過DOC DOC工作坊者優先考慮。
● 工作內容:協助現場活動進行。
● 獎勵辦法:參照TIDF志工福利辦法。
● 報名方式:填寫線上報名表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rer9PB8T9Lt8lSNBAXXkoLjgKo53V1AFJBczi3f3vL0/viewform
● 報名表內請附註[DOC DOC志工報名],若有任何疑問,請寄信至rinatsou.tidf@gmail.com,或於上班時間(10:00-17:00)致電02-2395-6556 鄒小姐。

2014年7月28日

首屆亞洲電影節策展人論壇(ACPFF)下月北京開幕,12位策展人將暢談電影策展!


“社會體系中的電影節” “如何維持電影節的發展”
首屆亞洲電影節策展人論壇(ACPFF)下月北京開幕
分享論壇與圓桌論壇 12位策展人將暢談電影策展

(通訊員 林曉慧 張侃 榮章歆)

       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並聯合主辦的亞洲電影節策展人論壇(Asian Curators' Platform for Film Festival, ACPFF),將於8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開幕。在本屆論壇中,來自亞洲地區最為中流砥柱的電影節的策展人們,諸如東京國際電影節、臺灣金馬國際影展以及香港國際電影節等,將帶著他們多年的經驗,與中國大陸地區正在成長中的多樣化電影機構的策展人們,展開深入地對話與交流。這也是中國大陸地區首次策劃舉辦以電影策展為核心議題的學術性論壇。

       亞洲電影節策展人論壇是一個圍繞電影(節)策展人經驗分享與學術交流的論壇專案。在本屆論壇的兩天時間裡,與會的策展人嘉賓將圍繞“社會體系中的電影節”與“如何維持電影節的發展”兩個議題,采以“預熱交流單元”、“分享論壇單元”與“圓桌論壇單元”等形式,展開深入而有別的專門性研討。

       論壇舉辦的願景,在於嘗試梳理亞洲地區電影節以及相關電影機構的策展網路與華語地區尤其是中國大陸地區電影策展現狀的關聯性,增進業內和公眾對各國各地區電影策展情況與需求的互相理解,通過交換共用知識、人脈和資訊,尋求未來合作的積極可能性,同時也為即將誕生的中國未來青年一代電影策展從業者提供鮮活可鑒的經驗。

       本屆論壇著重邀請了來自日本、中國大陸、香港以及臺灣在內的十餘位元具有業界領導力或正在成長中的電影策展人。他們是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節目總監石阪健治先生,大阪亞洲電影節前事務局長景山理先生,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李悼桃先生,香港藝術中心助理節目總監(香港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前總監)鄺佩詩女士,臺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長聞天祥先生,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節目統籌林木材先生,臺灣南方影展執行長黃琇怡女士,杭州亞洲青年影展執行長單佐龍先生,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節目與宣傳推廣經理楊洋女士,上海電影博物館策展主管吳覺人先生,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公共專案部總監謝萌先生,後窗放映發起人兼藝術總監衛西諦先生等,他們將在論壇舉辦期間,就各自電影節或機構的實際出發,對亞洲諸國諸地區的電影節展狀況以及自身策展經驗進行分享與介紹。

       “分享論壇單元“的核心議題是“社會體系中的電影節”。論壇認為,切實地把握電影節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所處的整體地位及其面臨的實際環境,以及電影節與整個社會體系的鬆緊關係,是每一個電影策展人放眼未來工作的第一步。一個電影節或相應的常態化非商業電影放映機構,能否在資本角力的當代社會,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中被接納?它又能如何從根本處改變或影響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生態?它還可以對國民或市民電影素養發揮怎樣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為什麼我們既需要大型的綜合性電影節,也需要小規模的專門類電影節,乃至常態化的非商業電影放映機構呢?如何定位一個電影節或電影機構,諸如觀眾影展或城市影展?通過日、中、台、港的相關案例剝離出這些實際問題,也就是說關於一個電影節的社區性、公共性及其國際性,就此展開深入的發表與討論;
每位受邀策展人也將圍繞以上論壇理念,從各自電影節或電影機構的策展歷史與情形,及其所處的實際環境出發,進行約20分鐘以內的主旨發言。

       “圓桌論壇單元”的核心議題是“如何維持電影節的發展”。在圓桌論壇中,將以亞洲諸國諸地區情況為核心案例,就兩個相互關聯的論題進行分別討論。第一個論題是關於電影節或電影機構本身的性質與定位,以及為達到這個目標定位而設定的相關策略,包括電影節或所策劃的電影活動,希望達到的水準和目標、總體專案的策劃與開發、節目單元的搭建、以選片人和策展人為核心的工作團隊的構成、選片機制與標準等問題;另一個論題是關於電影節或電影機構的社會傳播問題,主要是指應如何從制度、政策和經濟方面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包括政府、媒體、公眾、贊助商以及各類其他合作機構)?具體而言,就是針對資格批准、資金籌措、觀眾培養、媒體公關、品牌管理、衍生建設等諸多細節方面進行深入討論。

       本單元將以圓桌形式進行,即分兩組,每組六位策展人嘉賓上臺,在學術主持的引導下,圍繞以上理念,進行自由、專門的研討。

       除此之外,為了促進業內、媒體與公眾人士同論壇嘉賓的深入交流,論壇還將面向社會開放限定數量的旁聽席名額,在完成論壇既定研討目標之外,邀請大家與出席論壇的策展人嘉賓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討論。

       本屆論壇旁聽席將於即日起開放申請,具體申請規則及申請表下載位址:http://f.latepig.com/haff/20140727.rarhttp://www.dwz.cn/opy3m,請將填寫妥當的電子版申請表發至論壇工作人員郵箱:jpfbj@jpfbj.cn(也可以向此郵箱索取申請檔),請注意逾期提交將不被接受,審核週期約一周(即自申請日期起的七個工作日內)。由於名額有限,論壇組委會將根據申請材料酌情給予通過,申請截止日起為8月15日

更多資訊請密切關注以下新浪微博帳號:@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杭州亞洲青年電影節 @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或關注微信公眾帳號 HAFF_Public。 

附:亞洲電影節策展人論壇(ACPFF)日程

2014年7月22日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再見.真實」精選回顧輯 八月@府中15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再見.真實」精選回顧輯

TIDF是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前:紀錄片雙年展)的英文簡稱,創立於1998年,是台灣最重要的紀錄片平台;2014年起,於國家電影資料館設立常態辦公室,並移師台北;本次與府中15合作推出的回顧展,是這十六年來的第一次。

本次節目,精選了十二部自2002年至2012年間的TIDF全球優秀作品,像是講述家庭傷痛與社會正義的《心繫洋波湖》,深入自閉世界的《馬修定律》,捕捉墨西哥特殊風土的《旱》,刻劃蒙古兩代電影人困境的《逐夢兩樣情》。

也有重新省思納粹大屠殺的《電影未完成》與《人骨祭壇》,討論人類道德困境的《神豬》與《龍哥》;俄羅斯導演埃傑尼獲得TIDF大獎,隱喻俄羅斯政治與政權的詩意作品《流刑到今天》與《逝代殘影》;澳洲導演珍娜.梅里維勒橫跨數年的自拍作品《高人一等》與《訂作一個寶貝》,以攝影機記錄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

這十二部作品,題材從社會到個人,態度從關懷到批判,內容與形式皆與紀錄片的核心「真實」有所鏈結,繽紛多元;今年起,TIDF也將以「再見.真實」作為核心哲學,「再見」,意味著充分理解與再次見到,期許能有新的眼光和視野看待「真實」,意義上,就如同這次節目,既是「回顧」,也是「嶄新的開始/展前展」。

「再見.真實」回顧輯將於8/9起連三個週末,於府中15舉行放映,而2014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也將於10月9日至19日於華山光點、新光影城、府中15盛大舉辦,將努力帶給大家更好的影展活動,敬請期待!

活動官網:http://www.tidf.org.tw/TidfApply/News.aspx

2014年7月20日

下半年紀工聚會第一場 7/26【紀錄片製作團隊的合作與分工】













下半年紀工聚會第一場!!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 African Proverb

講題:【紀錄片製作團隊的合作與分工】
時間:103年7月26日 星期六 14:00─17:00
地點:臺北/超越基金會 對話空間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60號10樓) 地圖
費用:入場費$100、學生$50、紀錄片工會會員免費入場
線上預約報名:http://goo.gl/B0Fsuw

在台灣,大家都聽過"導演賣房子拍片"的辛酸故事,而拍紀錄片的導演,更是一人公司、校長兼撞鐘的情況習以為常,企劃書上的團隊成員名單永遠如裝飾一般,華而難實。

《我和我的T媽媽》,2012第三屆CNEX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最佳提案獎、2013短片輔導金、ACF 2014 Asian Network of Documentary (AND) Fund(台灣唯一獲選作品),在2014年2月正式開拍了!他們企圖翻轉紀錄片導演單打獨鬥的工作模式,從零開始,用心地組織了一個堅強的製作團隊,讓每位團隊成員各發揮所長,並全程參與創作、故事發展、宣傳、發行、募款等所有製作環節。團隊成員包括台灣導演黃惠偵、美國台裔製片Diana、台灣攝影師林鼎傑,與兩位認真熱情的大學實習生。

歡迎大家一起來聽聽他們如何分工、合作、眾志成城,為彼此開創一條長遠的紀錄片創作之路!​

THE PRIESTESS WALKS ALONE, a Taiwanese feature length documentary, began filming this February and is currently in production. The production team consists of Taiwanese director Hui-zhen Huang, Taiwanese American producer Diana Chiawen Lee, and Taiwanese cinematographer Ting-chieh Lin, and two dedicated interns. We have varying strengths and weakness. Find out how we work together cohesively to develop the story, fundraise, delegate workload, plan out the production timeline, and remain a cohesive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team.

講者:

導演│黃惠偵
六歲開始跟著媽媽跳陣頭,二十歲轉行從事社會工作,開始學習紀錄片,主要關注移工、原住民及土地議題。曾任台北市紀錄片工會秘書長,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及一個孩子的母親。過去作品包括《八東病房》及《烏將要回家》等短片。

製片│李嘉雯
台裔美國製片,畢業於紐約新學院大學媒體研究碩士,具有15多年的電影產業經驗,現為紀錄片製片與電影行銷/發行顧問。除了《The Priestess Walks Alone》,目前正在製作的紀錄片還包括:《Stolen: Lives in Exile》(美、中、伊國際製作),《Wa State, A Forsaken People》(中國)(2012 釜山AND)。 在籌備中的片子有包括跟教育、白色恐怖、都更、女權有關的題材。在美國製作過電視 節目有《Cinema  AZN》,紀錄片有《Hollywood Chinese》,以及無數支廣告。也常擔任台北紀錄片健檢工作坊與台北市紀錄片工會的講師。

在成為製片前曾擔任美國人權觀察協會國際影展策展人、紐約亞美國際影展策展人、 Women Make Movies 、亞裔媒體中心與Arts Engine的節目經理。翻譯過的劇本與電影無數,也曾為無數藝人如周星馳、湯唯、導演張藝謀等在不同的國際場合,如記者會、影展擔任口譯。 目前居住往返於台北與紐約兩地。

攝影 | 林鼎傑 
因為爬山而喜歡自然,因為軟弱而同理別人,因為攝影而看見光。曾擔任「香港陽光衛視」、「大愛電視台」等紀實節目編導。長期關注環境議題,曾代表臺灣參與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並認為腳踩的土地就是家,於去年五月發起台北蟾蜍山的眷村保存行動。

2012年參與「看見台灣」的空拍攝影工作,同年以紀錄短片《金九煙雨送報生》獲得「勞工金像獎」、「攝區二三事」的肯定。現從事紀錄片與平面攝影工作。


2014年7月19日

《影像中的社會》採訪寫作教學營

《影像中的社會》採訪寫作教學營熱烈報名中 (課程免費/可單堂旁聽)
7/21-7/25 @ 世新大學

授課師資:聞天祥+洪健倫+曹琬凌+鍾宜杰+李威撰
專訪導演:柯金源×陳芯宜×陳育青×張正杰

師資陣容堅強,理論與實務兼俱,課程免費 (可單堂旁聽)
機會難得,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報名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site/votbot2014/


2014年7月18日

2014紀工聚會上半年 填問卷抽獎活動結果公布啦!


























誠摯歡迎大家繼續參加「2014下半年紀工聚會」活動,活動場次陸續公布中,精彩的紀錄片講座,你不要再錯過了!
活動網址:http://docunion.blogspot.tw/2014/07/2014-7.html
線上報名:http://goo.gl/B0Fsuw



2014年7月15日

七月《生活在他方》影展 高雄市電影館

《生活在他方》影展 高雄市電影館
7月12日(六)至8月10日(日) 打開通往世界的窗

《一條大路通羅馬》
「生命中某些時候,需要一股義無反顧的勇氣。放下手邊一切,不畏千里,出走到未知的他方…」。七月進入旅遊旺季,針對被工作綑綁無法恣意出走的現代都市人,電影館即將於7月12日(六)推出「生活在他方」主題影展,影展靈感來自於法國詩人韓波的名言,希望透過六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由食衣住行多種面向來切入旅行這件事情,讓觀眾在觀影的當下,擁有環遊世界般的豐富感受。

《我要去美國》

六部影片包括2014柏林影展銀熊獎得主《歡迎光臨布達佩斯大飯店》、2014柏林影展世界大觀單元開幕片《時尚大帝聖羅蘭》、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整體演出獎的《我要去美國》、為義大利奪下睽別15年的金獅獎,也創下了威尼斯影展70年來首次由紀錄電影奪下金獅獎的《一條大路通羅馬》、連續三度奪下美國奧斯汀等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大獎的美味電影《夢饗米其林》,以及入圍第86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小可愛與拳擊手》。劇情片紀錄片兩種類型各自參半,共計34場次,一同帶領觀眾航向未知的他方。

《小可愛與拳擊手》

「生活在他方」主題影展詳情請上電影館官網http://kfa.kcg.gov.tw、電影館官方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cgkfa 或年代售票系統http://www.ticket.com.tw/ 查詢,亦可電洽電影館07-5511211分機17至19或年代售票系統07-2256360 。

2014年7月14日

【平行時空:職人奇想】徵件活動



影展宗旨:
推動錄像創作風氣,鼓勵民眾發掘生活中大小事情、各行各業的不同面貌, 以嶄新的媒介嘗試創作新視野的可能,讓新北市電影節成為兼容並蓄的全方位影展。

主題概念:
「平行時空」指的是,我們生存的宇宙不是唯一一個,現實極可能以許多種不同的方式存在,同樣的事件極可能在異時異地重現。透過生活中隨手可得的主題「生活職人」,期能透過設定主題,探索更多不同職能的需求,碰撞更多全新的想法,並透過拍攝者對於職人或職人自身的觀點,打破「職業」的框架,激發更多「功能」的想像,同時也期待在拍攝者與觀影者的各視角中,重新定義更多生活與職業的可能。

活動辦法:
(一) 徵件主題:【平行時空:職人奇想】
在堅守自己崗位的生活職人視角中,發現建構這城市美好風景的脈絡。不論是因應時代而生的新興職人,或肩負歷史傳承的老師傅,職人與生活間的交疊,埋藏著日常智慧及工藝巧思。透過影像敘事,以真摯的心挖掘城市中最有人味的美好風景。不限新北市。
(二) 活動簡介:
以「平行時空」為概念精神,佐以「生活職人」做為拍攝主題,發揮對生活中各行各業的奇想,使用GoPro多功能攝影機搭配一般攝影器材或其他行動裝置,拍攝30秒到3分鐘內的短片。參賽者提出企劃案,經初審篩選,通過者將獲得GoPro多功能攝影機並進行實際拍攝,至決審由專業人士評審實際拍攝成品後,優勝者將獲贈獎狀與獎金。
(三) 報名資格:
不限國籍、戶籍及年齡,惟未成年人應得法定代理人允許。
(四) 注意事項:
每位參賽者不限參賽件數,參賽作品需由參賽者本人創作(共同創作者可聯名參加)且不曾參與其他公開活動或校內競賽獲得獎項之作品。

2014年7月7日

府中15七月主題放映「夏日電影紀事」

夏天到了,陽光、熱浪、放暑假,夏天總是給人青春奔放、熱情恣意的狂熱感,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特別選映多部以夏日為主題的影片,帶領觀眾感受電影中的烈日影像風情。

《追火車的孩子》
首先,「名導初體驗」的夏日短片系列,網羅了魏德聖、鄭有傑等當代台灣名導的早期短片,不約而同以夏天為題,從少年成長、青春愛情、到死亡與生命認同,同樣的烈日炎夏,卻以各自不同的影像手法,展開對社會與文化的細膩觀察。以《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揚威國際、成為台灣導演代表的魏德聖,1999年的短片《七月天》,宛如殘酷版《四百擊》,講述一名少年為了償還父親賭債,擔任賭場的看門小弟,本以為可以在黑道混出一點名堂,卻反而遭受了一連串殘酷的打擊,理想破滅。鮮活的人物塑造、簡潔有力的情節敘事,影片篇幅雖然短,但卻已經足見魏德聖精彩的影像掌握力與社會觀察厚度。《一年之初》、《陽陽》導演鄭有傑的《石碇的夏天》,則是以石碇為背景,藉由老祖母、當地青年、與外籍女孩三個角色的微妙互動,講述了一則關於語言、文化與自我認同的精彩故事。

《網路自拍秀
紀錄片的部分,《網路自拍秀》記錄一群在影音平台上藉由自拍影片大方揭露自我的青少年,讓我們一窺新世代的想法,以及網路對於年輕族群的影響。《追火車的孩子》、《少年鼓手》、《鬥瓶子》三部2013年新完成的紀錄片,分別描寫印度與台灣的青少年們在殘酷的社會競合與淘汰中,藉助一份主動關愛、引領他們走向正途的力量,學會抵抗生活周遭的壓力與誘惑,企圖找到平靜、自信、與未來的方向。《瑪莉安的心事》、《303》則呈現了從伊朗到瑞典的小小新移民和台灣新移民下一代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在看似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中,他們各藏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心事。《成名之路》、《夢想無限》中的年輕人們,站在實現夢想的起跑點,雖然徬徨與不確定感從來沒有消失,但且看他們如何為青春展開一段美好的冒險之旅。

《瑪莉安的心事》
 此外,多部以夏日為題的影史不朽經典修復與名導得獎名作,像是法國新浪潮大師楚浮的《夏日之戀》、亞蘭德倫的《陽光普照》、藝術名導菲利普卡瑞的《偷歡》、奧利維耶阿薩雅斯的《夏日時光》、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等,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夏日印象。

另外還有適合親子共賞「府中午後.暑假電影院」,及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2014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動物篇」帶來精采豐富的影像人文與生態世界。雖然說大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但電影中的艷陽夏日,卻從青春、愛情、到家庭、成長,拍了一頁又一頁的夏日影像紀事,更多生命豐富多元樣貌等你看見。所以,夏天到了,來府中15看電影吧!

府中15官網:http://web.fuzhong15.ntpc.gov.tw/films/theme.aspx

2014年7月4日

2014世安藝術創作贊助

2014世安藝術創作贊助

壹、宗旨:鼓勵年輕具潛力的藝術創作者持續其豐盛創作力,以豐富與紮實文化環境。
貳、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世安文教基金會。
參、獎勵方式及名額:
1.      獎勵富開創性、創造力、具實驗精神,不論題材或表現手法皆勇於創新、不落窠臼之藝術創作。
2.      贊助10名,各頒發證書乙份及新台幣5萬元。
肆、參加資格:
1.     凡具「在學學生身份」的本國籍藝術工作者,皆可自由參加。
2.     申請者須以「已完成」一年內之作品提出申請──即作品完成於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每人限以一件作品參選。
3.     作品類別限「造型藝術」、「音像藝術」、「表演藝術」三類。(音像類及表演類 歡迎以「畢業製作」作品參賽)
 (1)造型藝術類:包括平面、立體、攝影、裝置、新媒體藝術…等。
 (2)音像藝術類:包括拍攝、剪接完成之「動畫」、「短片」。
 (3)表演藝術類:包括「舞蹈」及「戲劇」,參選作品須為作者「新創」且「已完成演出之作曲、編舞及戲劇編導作品,不包括改編他作或重新表演他人已完成之舊作。
伍、參選方式:
1.     選擇參加類別:各參選作品均由作者自行決定其參選類別,並依各類別申請表之說明提供完整的參選資料。
2.     填寫「申請表」:以電腦打字填寫「申請表」,列印1份,並以*.rtf格式儲存於光碟(請提供電子檔1份;表格請至世安網站http://www.sancf.org.tw下載)。
3.     提供「參選作品」:請將參選作品之圖像、影音及文件(如:劇本…)拷貝為複本,交付主辦單位,說明如下:
    (1)參選作品以靜態圖像呈現者(包括劇照),請儲存於光碟(解析度限300dpi以上,規格不小於4X6吋,並請儲存為*.Jpg檔);以音像型態呈現者(如:音像、舞蹈及戲劇演出),請製作為DVD光碟,並確認光碟能被正確讀取。
    (2)音像及舞蹈、戲劇類作品須提供劇照(限10張以內)。
    (3)以上所有靜態圖像、影音呈現、劇本等參考文件,請依參賽類別提供適當的拷貝份數。
*造型藝術類:一式1份。音像、表演藝術類:一式4份。
    (4)除「申請表」外,提出申請之相關作品圖像、影音拷貝及相關文件上,請勿書寫任何個人資料或相關記號,否則視為資格不符(音像類除外)。
陸、收件時間:
1.     自2014年8月1日起至2014年9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
2.     信封上請註明參加「世安藝術創作贊助」並註明參加類別,掛號郵寄至:104台北市復興北路40號3樓,世安文教基金會 收 。洽詢電話:02-27406408。
3.     一律不退件,請自留底稿。
柒、評審:由主辦單位邀聘評審進行評選。
捌、公佈及頒獎:由主辦單位擇期公佈及頒獎。
玖、附則:主辦單位得以獲獎作品進行相關文宣,並有平面出版及網路發表之權利,不另支報酬。
拾、以上如有未盡事宜,得由主辦單位補充修正。

2014年7月1日

2014紀工聚會 7/5 李道明老師@台北超越基金會

2014紀工聚會 上半年最後一場囉~

講題:【紀錄片的真實與虛構】
時間:103年7月5日 星期六 14:00─16:30
地點:臺北/超越基金會 對話空間 (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60號10樓) 地圖
費用:入場費$100、學生$50、紀錄片工會會員免費入場
線上預約報名:http://goo.gl/gONmRw
座位有限,即將額滿,請盡早報名喔!

2013年,《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出版了!這本除了是台灣第一本全方位解讀紀錄片的非翻譯書籍之外,更是李道明老師在紀錄片領域學習、思考、創作與教學35年的經驗精華。本場紀工聚會非常榮幸邀請李老師到現場,與大家一起暢遊寬廣的紀錄片世界。


主講人:李道明
電影學者暨劇情片與紀錄片製片、導演。
現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兼代所長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美國天普大學廣播電視電影藝術碩士
其電影研究領域包括台灣電影史、紀錄片美學、數位電影科技等,致力於研究及推廣電影、錄影、錄音作品之數位化工作,曾擔任多項台灣數位影音資料庫及網站的計畫主持人、召集人、及諮詢委員,包括臺灣第一個數位影音資料庫網站「臺灣社會人文電子影音數位博物館」及「臺灣電影網」等。
曾擔任光啟社特約導演,暨負責主持多面向藝術工作室;製作或導演過的劇情片、紀錄片、動畫、電視作品甚多,擔任導演的電影作品有13部,製作的電視及錄影節目則超過150集。除了作品獲獎無數、多次應邀擔任國內外各大影展競賽評審、研討會主講人之外,並在多面向工作室成立10年間培養了許多現今臺灣中生代的電影與紀錄片創作者,如曾文珍、許明淳、林建享等。近年來於各大專院校任教,作育英才,並參與北藝大電影創作系所的創立,盡心盡力,為培育新生代電影導演、編劇、製片、動畫創作者、錄像藝術創作者,不遺餘力。

※參與2014紀工聚會上年場次,有機會獲得「2014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福袋一組(內含精美影展紀念品 + 今年影展票券!) 。每參加一場紀工聚會,即獲得一次抽獎資格;參加越多,中獎機會越高!本場次是最後參加抽獎的機會,不要錯過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