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4/29現場收音講座日期變更公告

原訂4/29(五)舉辦之「紀錄片現場收音實務經驗分享」,因講師工作行程需前往日本,所以本場講座將延至5/20(五)辦理,時間及地點不變。


工會已於日前通知所有已報名的會員與朋友們,造成各位的不便,懇請見諒。

電影《消失打看》5/2會員無料入場!

螢幕快照 2011-04-25 下午1.22.10.png
即將於4/29上映的《消失打看》,熱情提供工會50個免費觀影名額,放映地點於台北欣欣秀泰影城,時間為2011年5月2日晚間7:00


想要知道什麼是沒有邏輯的邏輯,屬於四次元式的新世代影像語彙
魔幻寫實的台北是什麼樣子,就請各位會員於5月1日前來信工會報名。


已報名的會員請於六點半至七點在影城一樓的售票口向工會秘書俞姐領票,電話0932-182-287。目前仍有名額,報名從速喔!


想了解更多《消失打看》請上電影官網 

2011年4月28日

430反核 影視藝文總動員【中時】

編按:昨日藝文界公開宣示反核,在這個重要議題上工會也沒有缺席,除聯署支持4/30的活動,也將組隊參與遊行,並協助活動影像紀錄。4/30下午1點,歡迎所有的工會會員、朋友們,一同加入紀錄片工會的行列!

日本福島核災讓全球再次警覺到核電廠所造成的威脅,台灣的反核聲浪因此攀上高峰,由「430向日葵廢核行動」推動的反核遊行將於周六在台北登場。昨日由陳明章、陳俊志等藝術工作者率先登高一呼,宣示反核理念,呼籲大家在卅日一同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能源發展方向。

嘉義市文化局「發現諸羅」紀綠片攝製服務案 開放招標

依據2011/04/27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藝文推廣科發布訊息公告。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今年度辦理「發現諸羅」紀錄片委託攝製服務案,425日已上網公告。

本案徵求拍攝二部紀錄片,分二個標案進行,每部片新台幣45萬元,投標者可提二案,亦可僅提一案。

紀錄片題材以嘉義市特出之古城文化、林業城市文化、鐵道文化、美術工藝、管樂之都及其他城市發展公共議題等為主;影像長度需30分鐘以上。

2011年4月27日

遮蔽的天空 記錄台灣環保運動【中央社】

國立中正大學「走入社會II系列影展」第2場,將於明晚在圖書館放映導演紀文章紀錄片「遮蔽的天空」。校方今天表示,紀文章將參與映後座談,分享台灣環保運動現況。

台灣電影下月赴坎城推銷【中時】

4月的臺北很有跨國製片的氛圍,除臺法合製的《星空》在臺鐵借景拍攝外,美國性紀錄片《Mission for More》,美國ABC電視臺當紅真人實境秀「千金求鑽石」(The Bachelorette)也在臺北市電影委員會協拍下分別在迪化街、龍山寺、中正紀念堂取景拍攝,上述結合臺北市政府與私人資源,不但間接活絡臺灣影視產業,亦強化臺北城的國際能見度。

2011年4月26日

期待公視與進步力量同行

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聲明

紀錄片工會與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今年16日共同舉辦《公共電視法》修法公聽會,我們感謝與會的林靖傑、賀照緹、蔡崇隆、莊益增、瞿友寧等導演針對公共電視自我審查、限縮創作自由,以及委外製作的紀錄片版權歸屬問題,分別提出寶貴的意見。然而對於公視方面的毫無回應,紀錄片工會深感遺憾。

城市遊牧影展 街頭藝術家的迷惘 看《美麗失敗者》【中時】

曾以塗鴉美國總統歐巴馬肖像聞名的藝術家費爾雷(Shepard Fairey),還有以電影《變腦》、《蘭花賊》導演瓊茲(Spike Jonze),以及滑板傳奇人物龔札瑞茲(Mark Gonzales),這些席捲九○當代藝術圈的街頭藝術家,是如何從地下文化工作者進入藝術聖殿?第十屆城市遊牧影展選映的紀錄片《美麗失敗者》(Beautiful Loser)將揭開這些藝術家的神祕面紗。

2011年4月25日

心歸屬 新移民 / 移工專題影展


2011513日(五)晚場起 至515日(日)
地點:倉庫藝文空間

影展簡介
當今主流媒體對於新移民女性、移工的報導,始終停留在「他者」的建構上,完全忽視了公新移民和移工為主體的報導角度。我們在媒體上看不見這些真正的聲音。關注移民人權的成露茜曾寫到,雖然越南語和印尼語是許多通婚家庭小孩的母語,並沒有學校打算有系統的提供這方面的語言課程。同時,也沒有以大多數外勞語言來教學的成人課程,一些批評認為台灣不同層級的政府官員都只為了選票而宣稱台化文化的多樣性,而不是真正的關心少數族群文化。

關於《帶水雲》我想說的是…

文/ 鄭秉泓(影評人,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

前文「平庸與停滯的一年」(3月25日刊出)寫在第三十三屆金穗獎頒獎前夕,得獎結果證明我與評審之間的看法具有相當程度的落差。《軍教男兒—台灣軍士教導團的故事》獲得最佳紀錄片獎,《聖與罪》及《kawut na cinat’kelang 划大船》獲得「優等獎」,《帶水雲》則拿下最佳攝影獎。

4/28 新生一號出口播映 《斷線風箏》

斷線風箏.JPG時間:4/28(四)‧7:00pm~9:00 pm
放映影片:《斷線風箏》‧42分鐘
與談人:蕭美玲(本片導演)‧影片播畢後進行座談


影片介於虛構與真實之間,一場夢在我內心激發出一連串的影像,三個人超越時空地相互呼應,個人的、歷史的記憶開始交錯不清。透過導演自身旅居國外的鄉愁、祖母對日據時代礦工祖父的回憶、與一位中法混血的張先生追憶父親的口述,這些回憶與傷感構成了幻境,帶領我們穿越記憶與歷史,開始在離散與放逐中試著追尋平凡百姓的內心的感情和記憶。導演蕭美玲說:「《斷線風箏》裡想談的是離散、鄉愁、流放。」


馬可•穆勒:北京電影季正在傳遞嶄新的文化【北京日報】

“北京國際電影季正在傳遞著一種嶄新的文化,它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的平臺,人們可以探討做電影的各種新方式,能夠結識更多風格迥異的電影人,我們來到這裏不是為了同化,而是為了更好地彼此交流,展開對話,增強理解。”昨天,在國際電影節主席論壇上,身著黑色唐裝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開宗明義。除了馬可‧穆勒,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華沙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等九位世界級電影節的掌舵人輪番開腔,就“電影節與主辦城市”等議題展開各具風格的思想激蕩。

氣氛緊張受壓力紀錄片交流周停辦【太陽報】

茉莉花集會加上艾未未事件,令北京當局高度緊張。北京連續舉辦七年的中國紀錄片交流周,今年突然停辦,官方《環球時報》稱是因氣氛緊張所致。

玩起很綠的空間 全省巡迴走透透

「空間」是最險要的介面,呈顯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們畏懼、探索、瞭解、征服、肆虐、到重新學會謙虛以待「自然」,這一切歷程都寫在人們創造的「空間」本事!本系列紀錄片,即生動闡述「綠」的珍義,解開「空間本事」密碼,讓觀眾讀懂自然、贏得自然、和大自然談戀愛!      

首映.       高雄5/7(六):下午3點。
御書房。第三集  自然建築,如此謙遜。
                出席人導演/吳汰紝

紀錄片探討學生回流文化【星島日報】

加拿大近年有不少香港移民第二代,學成之後回港發展找機會,也有些學生為前途而煩惱。卑詩大學(UBC)經濟系一位即將畢業的華裔女生,眼見周邊不少同學也面對這問題,特別策劃一部紀錄片,探討這現象,希望引起香港移民共鳴和思考,同時幫助來自其他地區的華裔瞭解香港文化。 

首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開鑼【明報】

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於4月23日至28日舉行。
組委會19日表示,現已有100馀位國內外知名電影人及超過百部電影佳片確定參與,整個電影節預計參加總人數近7萬人次。

《青春啦啦隊》導演楊力州專訪【放映周報】

我的製片告訴我
我們高雄的老人都很特別
我們的高雄老人都在公園跳舞
……哪裡的公園沒有老人跳舞啊 ——楊力州



總合超過千歲的阿公阿媽,迷你短裙展現體魄,青春無限地跳著美式啦啦隊。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繼2010年《被遺忘的時光》後,2011年推出又一力作《青春啦啦隊》,將於5月6日上映,兩部影片的拍攝與製作幾乎是步伐前後相近,且都以老人為議題,但著力敘事的面相有著不同的角度與情緒鋪疊,被時間困住的老人以及與自然做對抗的老人。

2011年4月22日

新竹市百年影像藝術節 公開徵件

1.     影展宗旨
透過台灣及新竹百年來影像的發展變遷,回溯中華民國一世紀以來的建國歷程,探討當今台灣美學與產業的獨特性,以科技影像藝術展望並開創未來格局。並將歷史記憶、文化展演與城市產業脈動充分結合,樹立台灣標竿型科技城市--新竹市的獨特人文美學。



99年度徵選優良電影劇本 林育賢、樓一安再度獲獎【新浪】

由行政院新聞局補助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辦理之「99年度徵選優良電影劇本」,今年共有283件作品參加徵選,經過評審激烈的評選過程,於2月底公布27件脫穎而出的入圍作品,並於4月15日晚間七點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行頒獎典禮,公布15部得獎作品名單,總獎金高達新台幣325萬元,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絡,主持人小野的幽默也讓現場就像一場同學會般輕鬆熱鬧。

翠貝卡電影節今開幕【世界新聞】

2011年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將於今(20)日正式開幕,邁入第十年的翠貝卡電影節,今年共有來自全球40個不同國家的90部電影和短片參展,今年中國有「讓子彈飛」和「狄人傑之通天帝國」,台灣則有「辮子」入圍參加電影節,參展電影將在紐約多個影院放映,電影節將持續至5月1日。

美紀錄片導演死於利比亞

曾以電影《Restropo》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美國攝影師Tim Hetherington在利比亞工作時不幸遇戰火身亡。Tim在4月20日作為《Vanity Fair》雜誌的戰地攝影師,採訪政府軍與反對派戰鬥時遭迫擊炮射中而喪命, 除了他外Getty Images 的攝影記者Chris Hondros亦不幸身亡。《Restropo》是2007至2008年期間的戰地實況拍攝紀錄,讓觀眾可以真實體驗到戰爭的情況,Restropo是隊中一名戰死的隊友Juan Restrepo的名字,這部電影在2010年獲得奧斯卡提名。

2011年4月21日

新生一號出口 4/21(四)播映《鄉印漂移》

「鄉印漂移」劇照2.jpg隨著外省第一代的凋零,正進入青壯期的外省第二代成為了選舉期間常常被提起的特定族群。一位俗稱的「外省第二代」選擇了從事台灣本土宗教的研究,他的成長背景與生涯選擇有著極大的差異。在家庭背景、歷史矛盾、成長經驗的拉扯下,故鄉的印記,究竟在他的心中是什麼模樣?

時間:4/21(四)7:00pm9:30 pm
放映影片:《鄉印漂移》
73分鐘
與談人:許富美(本片導演)
影片播畢後進行座談

台灣人壽 感動你和我短片徵件


發揮您對故事感動情節的製作、用豐富情感呈現視覺創意,挑戰最高獎金8萬元!
 參賽者可使用活動網站上摘錄自「感動服務精選」徵文比賽精選集之文章發想,或依親身感受台壽服務的感動經驗取材拍攝。
  
報名資格:不分年齡、性別、族群,只要對影片拍攝有興趣,對溫馨感的故事有無限愛心,想要發揮豐富的影像創意者,凡中華民國國民(需檢附身分證影本)或在台就學、就業之外籍人士(需檢附護照及居留證影本),皆可報名參加。

艾未未:永不後悔 紀錄片將面世【世界新聞】

由美國獨立紀錄片製作人Alison Klayman操刀的艾未未紀錄片「 Ai Weiwei: Never Sorry」(艾未未:永不後悔),將於數周後面世。影片記錄艾過去兩年多的藝術創作及社會維權事項,包括四川大地震遇難學生名單調查、為四川作家譚作人作證而被公安毆打等,電影資料片段長達200多個小時。雖然機會渺茫,但Klayman希望影片能在中國上映,讓人們更深入地認識艾。

2011年4月20日

2011台北主題獎「台北,好天天」徵件開始

goodday-dm.jpg一、舉辦宗旨:

數位時代來臨,大家都是導演和觀察者!這次特別與心路基金會合作,希望能分享更多關懷,及生活中正面的精神與態度,讓台北充滿好天!為擴大大眾影像記錄及創作的廣度,不限劇情、紀錄、實驗;亦不限媒材,例如:DV、HD、數位相機…等各種規格。只要大眾對影像創作充滿熱情與創意想法,皆歡迎報名,在影像記錄及創作的同時激發大眾尋找出屬於台北的好天天!

蟑螂X檔案—公開史無前例的秘密

蟑螂,當人類出現前,早已出現在我們的星球,歷經五個太陽紀,牠們依然以原始的樣貌,
悠然地存在任何角落!並與我們近距離相處。

打不死的蟑螂!難道蟑螂是外星人?
還是蟑螂擁有特殊的求生技能?或是牠們特別受到老天的眷顧?

一部紀錄片,即將揭發 一段蟑螂 流傳已久的古老秘密。
不管 你/妳 如何看待 蟑螂,歡迎前來挑戰即將看見的真相。
並歡迎攜小朋友 或曾經與 蟑螂 相遇的故事,前來討論。




蟑螂X檔案  紀錄片播放及座談
時間)  西元201155日星期四1900-2130
地點)  臺北市立建成國民中學(近中山站1號出口/當代美術館後面)

2011年4月19日

不花一毛錢 撿拾生命風景【立報】


「我曾經擁有自己所需的一切,有棟房子,還把兩個小孩拉拔長大。不過,所有的財產,我都不要了。」1996年,50幾歲的德國女人史威默(Heidemarie Schwermer)拋棄家當跟房子,只留下裝滿衣服的皮箱,在各國城市中旅行了14年,過著以物易物、交換資源、簡單、沒有金錢的生活。《Living Without Money》17日獨家在海邊的卡夫卡放映。

休士頓影展 台灣影片獲獎【中央社】

美國第44屆休士頓國際影展昨晚舉行頒獎典禮。台灣紀錄片大放異彩,在4000多部參展影片激烈競爭下,共有4部分別獲得白金牌獎、金牌獎、銀牌獎和銅牌獎。

2011年4月18日

感動100照片故事影片「最佳人氣獎」 等你來票選

由新聞局主辦的「感動100照片故事影片創作比賽」,由於民眾熱情參與,徵件成果豐碩,參賽作品達到423件,為了讓民眾也能參與評選,除了正式的評獎活動外,另舉辦「感動100人氣獎」的網路票選活動,新聞局局長江啟臣呼籲網友在4月30日前,以會員身分登入TAVIS.tw網站(http://tavis.tw),票選自己喜愛的作品,用選票鼓勵參賽的網友。

英國廣播公司拍病人自殺過程並欲公映【新浪】

本報綜合消息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5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允許其節目主持人特里‧普拉切特拍攝一名病人自殺過程的紀錄片並將進行公映,該公司被指責支持輔助自殺行為。

教師拍紀錄片 貼近學生生活【國語日報】

臺北市教育局推動「捕捉閱讀——閱讀推動歷程紀錄片」四年計畫,鼓勵學校製作紀錄片參與評選,並提供多場理論與實務研習。昨天最後一場研習,由拍攝數位影像經驗豐富的林哲仲、江芳存兩位教師分享拍攝技巧,鼓勵各校以紀錄片為學童留下美好童年時光。

2011年4月15日

4/15紀工聚會 聲音設計師開講

導演決定故事怎麼說,而聲音能幫忙將故事說得更好聽。

聲音安排是影片聽覺的素描線條,音樂則豐富了影片的聽覺色彩。
一部好的影片,需要全面向的聲音思考去完滿影片的生命與靈魂。

聲音聲音,怎麼設計?如何應用?

想知道更多,就一定不能錯過

聲音設計工作者 溫子捷 好聽開講!


時間  2011/4/15() 19:00~21:00

地點  布拉格書店  台北市泰順街6011B1  路線圖

費用:工會會員免費入場;南方會員及學生$50 一般民眾$100

報名請洽 02-2557-1191 或電郵 docunion@gmail.com



溫子捷

廣告配樂工作者。曾做過戲劇現場收音、廣告聲音後製混音、紀錄片收音及聲音設計,目前專職從事於廣告電影配樂作曲工作。

重要作品包括紀錄片《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NIKE紀錄短片《無所不踢》、電影短片《天黑》、音樂音效製作、迪士尼CF音樂製作、EMI音樂偶像劇《陽光果凍》音效製作及五月天復出紀錄片的音效製作和混音。

《青春啦啦隊》試映 好評不斷 【自由】

金馬獎導演楊力州最新力作《青春啦啦隊》,記錄一群高雄的阿公阿嬤跳啦啦隊跳上世運舞台表演的過程。日前在信義威秀舉辦媒體試映,因為題材活潑,破傳統對老人家和紀錄片沉悶的印象,現場人數爆滿,好評不斷。

我影片首爾節參展 展現台灣女性魅力【中廣】

「第十三屆南韓國際首爾女性電影節」,台灣獲選的作品題材有創意並深具啟發性,深受南韓女性喜愛,也傳達了台灣女性電影的魅力。在首爾市展開的第十三屆「南韓國際首爾女性電影節」,包括台灣等有三十多個國家的作家,一共一百五十多個作品參展,而台灣應邀參展的有紀錄片導演陳素香的「T婆工廠」、和賀照緹導演的「我愛高跟鞋」。

跨國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 詮釋低碳發展戰略【新華網】

跨國媒體行動暨大型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氣候文明之旅》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14日在北京舉行。據介紹,這是一部全面反映氣候變化的大型紀錄片,也是一次主題性的跨越全球的拍攝。

2011年4月14日

2011年勞工金像獎徵件開始

即日起至至2011年6月30日止為彰顯勞工對國家社會的貢獻,鼓勵勞工朋友或關心勞動議題者,以「勞工為主體」,透過勞動者的視角,運用攝影機記錄工作與生活影像,藉以保存、發揚勞動文化,喚起社會大眾關心勞工權益,共同打造多元友善的繁榮城市。

「天生狂野」 大象伸手可及【世界新聞】

一部真實記錄動物救援人員和成為孤兒動物之間真情故事的紀錄片「天生狂野」(Born to Be Wild)8日起以3DIMAX版本在洛杉磯各大IMAX影院上線,很多洛杉磯中小學已安排學生到加州自然科學中心(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觀賞本片。

2011年4月13日

中國紀錄片是被自己困死的【新華網】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共出品電影紀錄片16部,而其中通過全國主流院線上映的13部紀錄片,無一通過票房收回成本。(《中國青年報》4月12日)

找到釘死耶穌的釘子 以色列導演公開紀錄片【今日】

以色列一位導演聲稱自己找到了2000年前釘死耶穌的兩枚釘子,更為此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他強調,「釘子是圓頭狀,且尺寸夠大,足以釘住人的手部」。不過各界考古學家仍對此言論存疑。 

美國性紀錄片來台拍 導演陳駿霖相助【聯合】


美籍導演Brian Spitz所執導的性紀錄片「Mission for More」,在結束美國本土、韓國、冰島的拍攝行程後,一行九人來到台灣於12日下午在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一頁台北」導演陳駿霖的陪同下,走訪龍山寺與迪化街的蔘藥行,拍攝台灣傳統壯陽的民間療法與偏方,並在店家的推荐下,喝下一杯補氣養精的冬蟲三鞭酒。

2011年4月12日

影城粉絲團 搶半年免費看電影【中時】

威秀影城今表示,為慶祝威秀影城臉書粉絲團開張半年,粉絲累積破兩萬,舉辦歡慶活動回饋粉絲。即日起到4月22日止,只要粉絲到威秀影城粉絲活動專頁寫下祝福話語,越有創意或是越溫馨可愛經內部評選後即有機會獲得。獎品包括RAZOR TRON電腦週邊商品、200張電影特映票、還有機會獲得半年免費看電影!


詳情請上威秀影城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vieshow


【中時娛樂 2011/04/12】

戰俘流落來台 加平戰役揭密【中時】

一九五一年韓戰宣布暫時中止之後,共有一萬四千多名戰俘最後流落到了台灣,台灣「一二三自由日」紀念的那些反共義士,當年其實都是打過韓戰的士兵。澳洲退輔會出資,澳洲導演史密斯(Dennis K. Smith)執導的澳洲紀錄片《加平戰役》(Kapyong),揭開韓戰中止之後,曾投身戰事士民的人生辛酸史,同時也揭露韓戰與台灣之間的綿長淵源。

2011年4月11日

好茶回家的夢紀錄片 部落場首映成功【中央社】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監製,潘小俠導演歷時3年拍攝來自雲豹的故鄉─「好茶部落」紀錄片〈回家的夢:好茶村的去從〉,9日晚間在屏東縣禮納里部落古茶柏安大道舉辦部落場首映,吸引部落族人和各界人士熱情參與,觀眾們在歡笑與淚光中,回顧過往的歲月。

5/15世新廣電畢製紀錄片【大體,SPA】放映

2011年5月15日 15:30   西門町新光影城 免費入場


世新廣電第十七屆畢製-紀錄片【大體,SPA】-唉呀呀劇組如果沒有明天,你想怎樣妝扮你的臉?

如果沒有明天,你想人生停格在怎樣的畫面?

殘破的身軀、沐浴乳、止不住的淚水;

紙蓮花、水龍頭、針線,這究竟是誰的一天?

史上最怒男人 即將來台開罵【聯合】

廿多年前,一位販售旅行車的業務員在嘗試背一長串推銷經失敗後,開始以夾雜商品資訊的連珠砲式國罵開講,他如精神分裂般的句子被錄了下來。十多年後迅速在YouTube爆紅,網友封他為「史上最憤怒的男人」。影帶中的主角、現已八十歲的退休業務員Jack Rebney,當初根本不知道這些影帶的存在。由Ben Steinbauer執導的紀錄片「史上最憤怒的男人」,以這一系列影像和病毒傳播型網路現象(viral videos)為主題,找到了主人翁,探討影像來源及它們如何在廿年後深深影響了當年錄影帶中的主角。

傳遞不老精神 紀錄片鼓勵逐夢 【大紀元】

不老騎士精神,引發全台不同年齡、性別的追夢潮。弘道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昨天表示,當初拍攝不老騎士紀錄片主要是希望老人能活出自己,且安排不老騎士前往安養院、護理之家等,鼓勵其他的老人。她說,活動的用意是要做公益,而不是挑戰極限。

「不老騎士」源自於2007年弘道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發想,「徵召」了17位平均81歲的不老勇士,13天完成機車環島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16日將在台中裕元花園酒店慈善簽名會上放映,助老,助幼圓夢。

林依瑩說,基金會用了半年說服這些有罹患癌症、戴助聽器、高血壓、心臟疾病及關節退化毛病的老人及家人,改變對高齡的刻板思維。林依瑩說,一位83老先生的兒子,只要上班能排出時間,帶著要臨盆的太太從台中、台東、基隆、新竹,再回到台中定點探視,讓她印象深刻。
不老團的唯一女騎士張陳映美說,要不是當初80歲的年齡召不到人,放寬70歲的資格,以她72歲的年紀,可能没有機會。張陳映美1996年患乳癌,1997年又發現胃癌,但樂觀的她從不出多想,不老騎士的活動是她另一段人生的新體驗。

17位不老騎士中,過逝兩位,一位是團長賴清炎,張陳映美說,當初團長的一句話「80歲,不做就没有機會了!」鼓勵大家追夢去,没想到3年後團長去逝了。不過張陳映美表示,不老騎士的精神已經像種子一樣擴散了。

【大紀元日報 2011/04/11】

雲溫達斯紀錄片得獎【星島日報】

有「德國奧斯卡」之稱的《Lola電影頒獎》前晚在柏林舉行,公路電影《Vincent Wants to Sea》奪得最佳電影,賽果令人意外,該片還獲頒「最佳男主角(Florian David Fitz)」。《香水-一個殺人者的故事》導演湯泰華(Tom Tykwer)憑三角戀電影《Three》奪得最佳導演;由雲溫達斯(Wim Wenders)執導,今年曾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亮相的紀錄片《翩娜》獲頒最佳紀錄片。


【星島日報 201/04/10】

2011年4月7日

國產電影片國內行銷與映演補助及票房獎勵辦理要點修正

說明:


一、依照行政院新聞局100年4月1日新影二字第1000520560號函辦理。


二、「行政院新聞局國產電影片國內行銷與映演補助及票房獎勵辦理要點」 第三點、第四點、第六點, 業經新聞局於中華民國 100年 4月1日以新影二字第 1000520456Z 號令修正發布, 茲公告如下。

老人家扭腰擺臀《青春啦啦隊》灑熱情汗水 【自由】

你能想像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換上啦啦隊制服,大跳熱力青春的舞蹈嗎?由金馬獎導演楊力州執導的紀錄片《青春啦啦隊》將在5月6日全台熱映,片中紀錄著高雄一支「史上最高齡的美式啦啦隊」從無到有的過程,隊中的阿公阿嬤們不論晴雨,各個盡情扭腰擺臀,揮灑熱情汗水,準備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保證讓觀眾笑中帶淚,體驗生命的感動。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紀錄片 將在台放映【聯合】

中國當代藝術家艾未未4月3日在北京機場遭逮捕的事件遭受國際關注,至今毫無音訊。艾未未原先預計來台洽談藝術作品展出事宜,有關他的兩部作品也將在2011城市遊牧影展放映,策展人傅達文表示,兩部紀錄片「老媽蹄花」及「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將會如期在5月1日及8日於台灣放映,並特別邀請常為人權發聲的作家張鐵志出席放映座談會。

拍紀錄片 余光中被陳懷恩當臨演【中時】

台灣戰後影響最深遠的6位文學大師,在《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中得到遲來的致敬。83歲的張拓蕪,為90歲的周夢蝶出席力挺,還幽默說,沒資格當引言人:「因為我認識他的時間也沒有很長,大概從民國48、49年開始而已!」如此算來已經52年。

2011年4月6日

吳米森拍紀錄片 帶觀眾看透社會

導演吳米森在座談會後接受觀眾發問。王湘綾攝影 以「梵谷的耳朵」獲得金穗獎最佳影片而嶄露頭角,其後發表第一部十六厘米電影「起毛球了」,用不到兩百萬的成本製作,卻入選釜山國際影展競賽片,二○○六年又以「松鼠自殺事件」獲選金馬影展的閉幕片,他是導演吳米森。

因為自己沒有長期地投入紀錄片的創作,吳米森說:「我到現在還不敢自稱是紀錄片導演」,二○○○年發表電影「起毛球了」,當時影評稱讚他的電影有王家衛的風格,但電影賣得卻不好,迷惘加上失望,讓他決定轉換路線,製作第一支紀錄片「騷動」,記錄青少年的舞蹈文化。

“冰火兩重天”的中國紀錄片如何突破“困局”?【新華網】

2011年初,央視紀錄頻道的“紅火”讓一直徘徊于商業大門之外的中國紀錄片看到了前景的光亮。然而,不少人也提出了擔心:紀錄片頻道來了,可紀錄片的春天還很遠。從多數國內紀錄片在電影院受到的冷遇來看,紀錄片仍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Inside Job 荷李活式簡化世界【明報】

美國,世界第一超級大國。是什麼利器,讓她足以橫行天下?最具威力的,非以下三件莫屬﹕軍事、金融、電影

天視紀錄片獲亞洲大奬【新浪】

3月22日,有“亞洲艾美奬”之稱的首屆亞洲彩虹奬電視頒獎禮在香港舉行。天津電視台科教頻道《中國人》欄目製作的紀錄片《沙漠人家》,在一百多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其編導崔亞正憑藉該片一舉奪得最佳導演奬。日前,導演崔亞正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聊起了曾經那段沙漠深處尋人家的難忘經歷。

「薩特與鄧麗君」紀錄片放映【世界新聞】

由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AAA)製作的紀錄片「薩特與鄧麗君:1980年代的廣東當代藝術」,31日在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放映,並邀請到中國藝術家楊詰蒼與鄭勝天與觀眾座談,由AAA會長Jane DeBevoise主持座談會,讓兩位藝術家與觀眾暢談19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啟蒙時期與新文化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