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罕病兒升上高中 紀錄片傳遞力量 【醒報】

「以諾知道自己升上了高中,笑的好燦爛。」巫爸這麼說。罹患罕見疾病尼曼匹克症C型的巫以諾,今年以免試推薦的方式順利升上中崙高中,巫爸(巫錦輝)受訪時表示,以諾近幾年病況越來越不樂觀,但他還是堅持去上學,最後順利升上高中。巫錦輝也透露自己正投入於罕見疾病紀錄片的拍攝,預計明年3月上映。

尼曼匹克症C型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因過量的脂類累積在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甚至腦部,而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任胡務亮說,此病高峰期約是10歲左右,除了肝脾腫大,還會出現活動能力與智力退化、以及說話不清楚等症狀。

巫錦輝的大女兒以欣、小兒子以諾在小學時雙雙被檢出罹患此病,運動、智力功能逐漸退化,身體狀況也不樂觀。回想起以諾求學的過程,巫錦輝說,剛上國中的以諾原本還可以跑跳,這兩年卻因為神經病變惡化,連走路都有點吃力,最近甚至得以輪椅代步,才能去上課,「但以諾很喜歡學習,還是會堅持去上學。」

2012年3月29日

公視董事難產 行政院修法解套 【聯合】

公視董事改選僵局可望出現解套,行政院會上午通過公共電視法修正草案,將立院行使公視董監事同意權門檻由現行四分之三大幅下修為二分之一。未來行政院提名作業將參考類似提名審薦小組,希望以更透明、更具公信力的作業,招攬更多社會知名公正人士出任。

公視董事因未能及時完成改選,不得已由現屆延任的情況,幾乎歷次換屆都要上演,也成為公視運作的大災難。公視董事改選同意權四分之三的高門檻,在野黨一杯葛就難產,被認為是改選最大阻礙。過去以來,許多傳播學者奔走呼籲政府儘速解決僵局,甚至還有公視員工拍攝「那些年,他們搞垮了公共電視」。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草案,將公視基金會董事席次由17至20人,下修為13至17人,並保障原民籍、客家籍至少各1名,員工董事1人。立法院組成的審查委員會仍維持11至15人,但同意權門檻由四分之三下修為二分之一。

非暴力革命理念 「影」進校園 【自由】

夏普紀錄片 開處方反獨裁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美國學者吉恩.夏普(Gene Sharp),是主張非暴力抗爭的領導專家,全球知名,更影響了後來的茉莉花革命,他的故事去年被拍攝成紀錄片,長榮大學昨天舉辦電影發表會,為全國校園的首映,機會難得,吸引滿場觀眾。

電影發表會由長榮大學衝突研究中心等單位協辦,主任陳校賢說,紀錄片原名是「HOW TO START A REVOLUTION」,國內翻譯為「園丁夏普(Sharp)的神奇處方」,為波蘭籍導演魯阿利德.葉樓的處女作,去年九月完成,陸續於美、加等六個地方放映,最近才來到台灣上演。

林哲夫教授 受邀座談解析
這部電影日前剛在台北的民間社團播放,長榮大學則為南部第一場,且是國內校園首映;陳校賢指出,片中揭開了許多維護民主的新世代領導者,如何依照吉恩.夏普的非暴力武器的處方,來推翻獨裁的領導政權。

難得的是,長榮邀請到旅居加拿大的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創會長林哲夫教授到場座談,解析電影內容,片中提到了吉恩.夏普所著的「由獨裁到民主」一書,如何鼓舞由塞爾維亞、伊朗、埃及、到敘利亞等地的政變,激起不可阻止的自由浪潮,席捲全球。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2 Seeing小影展:紀錄片放映 與 專家論壇


【週二場】4月3日晚間7:30~9:40

◎ 放映影片:決戰澎湖灣(53分鐘)
影片簡介:一場決定澎湖未來百年命運的戰役,因為2009年「博奕公投條款」的通過,在一向生活平靜、安逸的澎湖群島,漸次展開。作者於公投前十天,從台北飛往澎湖,紀錄並參與了這場戰役的關鍵時刻。

預告片:You Tube搜尋「決戰澎湖灣預告片」
http://youtu.be/JVk8LU6mX4ghttp://youtu.be/DGaFEclifGU

◎ 論壇主題:民主政治的民眾參與
主講人:詹順貴 律師
論壇內容:在歷代民主先烈、鬥士的努力下,21世紀的台灣,是否已經進入真正的「民主」?在此以法律專家的角度,試圖剖析台灣的法律,距離民主這條路還有多遠;而民眾在這條路上,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仲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徵求紀錄片片花

編按:仲琦科技將於6月份參加德國科隆ANGA CABLE SHOW,有別於傳統播映官方簡介影片,以及國外公司放映好萊塢大製作的電影片花,仲琦科技將於電子產業展場上規劃放映台灣紀錄片片花,展現台灣特色。
有興趣的會員朋友們,可參考以下說明,並請於4/11(三)前回覆工會信箱docunion@gmail.com,工會將一併整理好聯繫方式,提供仲琦科技聯絡人自行聯繫洽談。

仲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徵求紀錄片片花

仲琦科技將於6/12-6/14在德國科隆參加ANGA CABLE SHOW
徵求免費紀錄片片花10則 (以HD規格拍攝的片花),公司產品詳見官網www.hitrontech.com

用途: 配合公司產品(Cable Gateway)實機展示網路串流影音播放,同時將台灣紀錄片帶到國際展場

2012年3月28日

經文處於紐約大學放映賀照緹紀錄片探討時尚產業背後的故事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3月23日晚間與紐約大學亞太美國研究所(Asian/Pacific/American Institute)合辦「時尚產業背後的故事:賀照緹紀錄片特映會與座談會」活動,放映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賀照緹的兩部代表作「我愛高跟鞋」(My Fancy High Heels) 及「薩爾瓦多日記」(El Salvador Journal),賀照緹本人也特別自台灣飛抵紐約與現場觀眾互動,映後並與亞太美國研究所所長Jack Tchen舉行座談,現場出席踴躍、氣氛熱烈。

這次放映的兩部片都是以時尚產業為背景,賀照緹導演以她敏銳的觀察力,透過鏡頭帶領觀眾一窺光鮮亮麗的產業背後的真實故事,引導觀眾思考全球化、勞工權益、動物人道待遇等議題。

「我愛高跟鞋」是去年紐約現代美術館紀錄片雙週影展(MoMA Documentary Fortnight 2011)入選作品,今年並入圍即將於4月舉行的2012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2012 New York Festivals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 Film Awards)紀錄片決選名單。影片從時尚之都紐約開始,一路追溯高跟鞋製作的過程,賀導演透過真實的鏡頭,讓愛美的女性看到,美麗的高跟鞋,很可能是用廉價的勞動力、或是不人道地殺害動物所換來的。歷時兩年拍攝的紀錄片「薩爾瓦多日記」,則是敘述一間原本由台商經營、後來成為全球第一間由勞資雙方共同管理的薩爾瓦多成衣廠Just Garments(公平成衣廠),在2006年起經營遭遇困難後,成衣廠員工與台灣學者共同面對挑戰的故事。

2012新北市經典社區影像紀錄片 4/2放映真實的感動! 【新北市訊】

想閱讀在地社區的真情故事與感動嗎?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看見‧新北觀點─2012新北市經典社區影像紀錄片放映」,將放映10部社區影像紀錄片,分別於4月2日至5日及4月9日的下午2時在九份昇平戲院、4月7日至21日每周六、日晚上7時在府中15等兩地點放映,採免費免票自由入座觀賞,歡迎對社區營造工作有興趣的民眾就近前往感受在地的生命力,相關資訊可至文化局http://www.culture.ntpc.gov.tw/網站查詢,或電洽文化局29603456轉5970。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府中15是新北市第一個以紀錄片為主題的放映場所,位於九份的昇平戲院則是一個見證地方人文發展的場域,市府在兩個地點策畫許多優質的電影與紀錄片影展,廣受影迷肯定與支持。緊接著,在4月推出「看見‧新北觀點─2012新北市經典社區影像紀錄片放映」,將近年來新北市社區營造工作者運用影像紀錄,書寫社區的歷史、人文,讓大家看到在地的價值觀、社區的新視野,同時一起探索引發的公共議題,以及在地居民的自省力量,體認最真實、最珍貴的感動。

保存太魯閣族文化 紀錄片開拍 【大紀元】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保存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籌劃拍攝以傳統歌謠、生活文化為主的紀錄片,參與演出的都是太魯閣族素人演員,導演楊湘文說,現在不做,以後就會來不及。

太管處籌拍的太魯閣族傳統文化音樂紀錄影片,以傳統歌謠、舞蹈、生活文化為題材,透過劇情的鋪排,呈現出太魯閣族傳統的工藝、文化、習俗、生活,讓觀眾能更深入瞭解太魯閣族。

這部音樂紀錄片的劇情內容敘述一名太魯閣族勇士,邂逅鄰近部落一名善於織布的美麗女孩,雖然一見鍾情卻不敢表白。家人為了幫助這名勇士贏得美人心策動搶婚計,隨著劇情的鋪陳,介紹太魯閣族的始源傳說、東遷歷史、紋面文化、織布和藤編工藝、狩獵生活和小米採收農耕。

紀錄片製作團隊從籌劃開始,就積極探訪太魯閣族各部落,並跋山涉水深入太魯閣族祖居地,甚至把設於台北的工作室遷到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的太魯閣族部落,而劇中演員也全部都是太魯閣族素人演員。

2012年3月27日

新北電影節明開幕 72部影片看過癮 【央廣】

新北市電影藝術節明天(28日)起至5月24日舉辦,共放映35個地區與國家的72部長、短影片,民眾即日起可至統一超商ibon系統購票,每場次單張票價新台幣100元,套票6張優惠300元。

新北市文化局26日舉行宣傳活動,介紹雙開幕影片,包括奧斯卡金獎導演凱文麥當勞製作、在YouTube上號召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同一天記錄下自己生活的片段並上傳,共吸引8萬支獨特影片、內容長達4,500小時,最後剪輯成90分鐘的紀錄片「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及描述越南新娘漂洋過海尋找幸福的「野蓮香」。

副市長許志堅說,今年以「世界觀點、全民價值、多元議題」為主軸,以「世界之花」為名,象徵新北市融合多元文化和立足世界的期許;放映片單包含來自英、德、法、韓、印度、中國大陸、巴西、克羅埃西亞、捷克與台灣等72部影片,是歷年最多,「多到看不完」。

2012年國藝會「紀錄片製作專案」補助結果公佈

編按:工會會員曾文珍,獲2012國藝會紀錄片製作專案補助,特此恭喜!

2012年度紀錄片製作專案延續國藝會自成立以來對於紀錄片攝製的重視,期望透過補助製作,提昇本國紀錄片的美學品質及製作技術,進而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本專案總收件數共計43件。評審委員綜合評估創作者的計畫執行能力與可行性,第一階段共遴選出9名入圍者進入面談,在入圍者旗鼓相當的情況下,評審經過多番討論交換意見,經兩輪投票後,最後終於產生3名獲補助者:

獲補者及獲補計畫:
李立劭 《那山人這山事》/補助150萬元
本片以人類學及社會學的觀察方式,呈現南投清境及泰北帕黨山區,同一個滇緬游擊隊的後裔於兩地的生命史,藉以了解因戰爭而離散的族群,在經歷50年後彼此的土地認同及國族認同觀。

曾文珍 《逃跑》/補助150萬元
本片將以紀錄現在、建構過去、等待未來的策略,建構逃跑外勞的生命處境,穿插引用片中人物的文章及畫作,用詩意的手法呈現「逃跑外勞」的內心情感。

關注觀眾感受 不要孤芳自賞 【文匯報】

能在多個平台播放,是有完整產業鏈的好處。從電影到電視到發行DVD再到網絡,是國外紀錄片發行的一般渠道。在國內,除去官方紀錄片,這基本是不存在的,這使得《歸途列車》的嘗試顯得彌足珍貴。范立欣說,國內機構往往希望買斷紀錄片播映版權而做到一家獨大,這對於紀錄片的生存實際上非常不利。《歸途列車》在國際上版權賣了十家,有的買地區的播放權,有的買電影版,有的買電視版,這樣拆開賣能夠籌集更多的資金,使紀錄片得到良性發展。「十家每一家出10塊錢,比一家出20塊錢有利得多。」

政府支持可事半功倍
許多獨立製片人坦承,國內缺乏能進電影院的紀錄片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紀錄片的製片方往往缺乏發行的意識。要讓觀者花錢進入影院,並坐著90分鐘,紀錄片的故事不吸引人是不行的。紀錄片也要講故事,而不是單純的自然主義地紀錄,平淡地敘事。范立欣的《歸途列車》為適應發行方需求,也分別剪了60分鐘的電視版和90分鐘的導演版,國內紀錄片導演則鮮有這樣的經驗與意識。「導演應該考慮到關注的觀影感受,拓寬自己的視野,不要做拍給自己看的片子。」

台紀錄片巡迴展 美4月登場 【中時】

「二○一二年台灣紀錄片巡迴展」將於四月在美國展開,播映姜秀瓊及關本良導演的《乘著光影旅行》、朱賢哲導演的《穿越和平》、蕭美玲導演的《雲的那端》、黃嘉俊導演的《飛行少年》等四部影片。

巡迴展由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將於四月與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及文化學系、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東亞學研究中心,杜克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亞太研究學院、動態影像藝術課程等機構合辦。

巡迴展紀錄片各導演將在播映後出席座談,與觀眾交流對談影片內容,探討全球化生活狀態與當代社會議題,期望透過影像傳遞及互動討論,引發美國主流觀眾的迴響,並藉以交流闡述台灣觀點。

【中國時報 2012/03/26】

公視播兩部紀錄片探討中國人在非洲 【聯合】

近年來非洲一寸寸地成為中國人攻城掠地的新大陸,這是西方強權的復辟?還是另一種大國的崛起?公視將以「中非遇」及「中法非洲爭奪戰」兩部紀錄片,引領觀眾一探這個難解的習題。

英國導演尼克法蘭西斯(Nick Francis)和馬克法蘭西斯(Marc Francis)兄弟檔導演的「中非遇」影片一開始就由三位主角點出主題,一個在中國上班時的工資連家庭開銷都無法支付,現在卻每年買一塊地的農場主人;一位滿心不捨放下家庭,到尚比亞監督築路工程的中國工地主任;還有一位到處招商的尚比亞貿易部長。他們每個人都嗅覺到時機稍縱即逝,都想將命運操控在手中。

法蘭西斯兄弟中的弟弟馬克,在拍攝影片前就已經學了15年的中文。他們眼看著中國如何成為世界的工廠,又看著他們帶著從西方人(或台灣人?)手中學到的管理哲學,反過來把非洲這塊長期被西方慈善家施捨或資本家奴役的土地,當成處女地來經營。

文建會「輔導核心創作及獨立工作者進駐文化創意聚落」受理申請

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一自第1012004836號來函辦理

依  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協助獎勵或補助文化創意事業辦法-輔導核心創作及獨立工作者進駐文化創意聚落申請須知

公告事項:
一、受理申請期間:101年4月1日至4月30日止。

二、分為下述兩類:
(一)第一類:核心創作及獨立工作者。
(二)第二類:凡於一定區域內集結六家以上文化創意事業之文化創意聚落。

「美國心電影夢---帶著電影旅行去」新書發表會 敬邀



編按:工會會員黃作炎出新書囉,邀請有興趣的會員、朋友參加新書發表會!


「美國心電影夢---帶著電影旅行去」~~ 資深傳播人 黃作炎 新書出爐啦


在影像和實景、幻想和現實、歷史和未來間,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超越時間和空間想像的領域,
隨著「美國心電影夢---帶著電影旅行去」一書,
拋掉世俗的枷鎖和不安的現實,自由自在地飛揚,
揚起那心中被擱置的美麗。

Date:3月30日 (星期五)PM 700….
Place:華國飯店(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600號2樓)

2012年3月26日

2012短片輔導金交替影展工作坊講座

2012短片輔導金交替影展工作坊講座
跨區域合作製片的趨勢-超越夢想的界限

一、說明
鑒於跨國及兩岸三地合作拍片,已逐漸成為電影創作籌拍的一種新趨向,加上城市行銷電影已為城市外交及文化宣傳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如何透過不同國籍電影幕前幕後工作人員的協力合作,克服各種難關,完成一部品質優良影片,製片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二、主題內容
擬邀請兩位不同地域具跨國製作經驗的資深製片,分享各自的跨區域合作拍片經驗,給予電影工作者及新銳導演們一個寶貴的借鏡及學習機會。

三、師資
1.吳思遠-香港知名導演、製片
2.葉育萍-台灣知名製片、三和娛樂國際有限公司創辦人

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徵片啟事

因各種原因,《第九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與《第七屆北京獨立電影展》合併成立為《第九屆北京獨立影像展》,將於2012年8月18日至8月26日舉行,此次影展包括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獨立劇情片以及實驗影像單元,並將有國外大師單元及境外優秀影片展映等單元,同時開設中國獨立影像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導演舉辦講座、對話和訪談。

策展人:朱日坤、郝建、張海濤
論壇主持:王遲、王小魯、朱日坤、郝建、張海濤

影展將設立以下獎項:
《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獨立精神獎1部作品;評委會獎1部作品;優秀記錄片獎1部作品
《劇情片》(含短片、動畫):年度優秀劇情片獎2部作品
《實驗影像》(含當代藝術)實驗創新獎2部作品

《我愛高跟鞋》在紐約放映 【中時】

駐紐約台北經文處廿三日與紐約大學亞太美國研究所合辦「時尚產業背後的故事:賀照緹紀錄片特映會與座談會」活動,放映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賀照緹的兩部代表作《我愛高跟鞋》及《薩爾瓦多日記》,賀照緹並與亞太美國研究所所長Jack Tchen座談,現場氣氛熱烈。

《我愛高跟鞋》入選去年「紐約現代美術館紀錄片雙周影展」,今年則入圍將於四月舉行的二○一二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紀錄片。紀錄片《薩爾瓦多日記》,是敘述原由台商經營、後來成為全球第一間由勞資雙方共同管理的薩爾瓦多成衣廠。

【中國時報 2012/03/25】

2012年3月23日

楊永明:公視法修正近期送立院 【自由】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及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等昨拜會新聞局長楊永明。對於公視新舊董事出現爭議,楊永明表示,公視董事未及改選,而由現屆延任的情況,「歷次換屆均有發生」,因此,新聞局已行文公視基金會敘明由第4屆循例延任,各延任董事是依法行使職權,「合法性及正當性俱足」。

楊永明說,有關公視法修正,因為立法院屆期不續審。新聞局已再檢視內容,提出新版草案,預計2週內於院會通過後,即送立法院審議。藉此透過公視法的修正,健全公視的發展體制。

【自由時報 2012/03/23】

中國紀錄片亮相「翠貝卡」 【世界】

2012年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將於4月18日正式開幕,邁入第11年的翠貝卡電影節,今年共有來自全球32個國家的90部電影和短片參展,包括中國的紀錄片「高科技 窮生活」(High Tech, Low Life)、韓國的愛情紀錄片「蝸牛星球」(Planet of Snail)及日本的偶像電影「Cut」。參展電影將在紐約多個影院放映,電影節將持續至4月29日。
翠貝卡電影節分為全球劇情片(World Narrative Competition)、全球紀錄片(World Documentary)、新生代劇情片(Emerging Narrative)、新生代紀錄片(Emerging Documentary)、短片、學生實驗短片等多個競賽項目,各類優選影片將在26日頒獎典禮中公布。為期11天活動中,除了電影播放之外,還有多場電影討論會、電影工作者集會以及多個免費的社區活動。

「高科技,窮生活」(High Tech, Low Life)講述中國兩位民權記者的故事,該紀錄片追蹤了代號為「Tiger Temple」和「 Zola」 兩位記者在全國的行程,「Tiger Temple」被譽為中國民權記者第一人,該紀錄片展現了他們沒有刊登的新聞和社會問題故事。一個筆記型電腦、一部手機和一個數位相機就是他們的所有裝備,他們的設備和技能行成了獨立的新聞機構,同時他們還必須不斷學習如何安全通過中國的新聞審查制度,及如何預防政治迫害的風險,該片提供中文字幕。

哈佛台灣法研社 「白色見證」感人 【世界】

哈佛台灣法律研究社(TLSA)籌備處與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等團體,20日晚間在哈佛大學法學院Hauser大樓舉辦「白色見證:白色恐怖之口述歷史」紀錄片放映會,吸引近百位華洋學生與學者前往觀賞。
TLSA共同社長謝佩芬說,這是該社第一次舉辦公開活動,希望藉由放映紀錄片,讓更多的國際友人認識台灣、認識台灣島上曾經發生的不幸,也希望藉此重新省思人權保障與法律程序正義的重要性。

「白色見證」一片是由滕兆鏘在2002年製作導演,由陳文成基金會監製。該片採訪了數位1950至70年代白色恐怖的受害者,藉由他們親口娓娓道來自己被捕被迫害的經歷。

現場觀眾隨著他們的敘述,一起進入那一段人民的基本權利缺乏法律的保護,國家或情治單位隨時可以侵害人權的不堪歷史當中。觀眾席中不時出現啜泣聲。

陳文茜《驚濤》訴東方鐵達尼祕辛 【中時】

醞釀7年、製作3年的紀錄片《驚濤太平輪》,4月2日至4日晚上9點於中天新聞台首播,陳文茜特別站台串場,製作單位長天傳播總經理丁雯靜說:「她是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再怎麼冰冷生硬的題材,從她口中道出都感動人心。」

心疼丁雯靜受折磨

陳文茜工作忙碌,獲邀二話不說就答應,丁雯靜說:「她心疼我拍紀錄片這麼辛苦,還問為什麼要一次一次被折磨,感動之餘希望為歷史盡一份心力。」丁說,陳文茜錄製時非常專業,背景音樂一起,完全融入1949年太平輪沉沒事件氛圍中,真情流露,沒有任何NG錄完3集。

《驚濤太平輪》是長天繼《黃金密檔》、《最後島嶼》後的同系列第3部作品,耗資近2000萬,敘述發生於1949年1月27日的太平輪沉沒事件,逾千人罹難,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事件」。

雙城記(三):小人物的史詩 【文匯報】

前言:因為《音樂人生》,香港導演張經緯被愈來愈多的內地觀眾所認識。他帶著作品出現在內地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電影就像一面鏡子折射你我,而他也在北上的旅途中,觀察和認識著自己並不完全了解的國家。本期開始,張導將在此開設每月專欄,和讀者分享一位香港導演眼中、鏡頭之外的內地城市的人情與世情。

■文:張經緯
做每一部片都是一個獨特的旅程,每一次都不一樣,也是我覺得拍電影好玩的地方。例如上一次我提到製片在每一個城市找的士的經驗,這不單讓我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更加了解,而且是整體對人性的一種更深刻體驗,這對以後的創作非常重要。這些因為電影而帶來的獨特生活體驗旅程不一定只是在拍攝時才發生,甚至在影片做好後和觀眾接觸時,奇妙的旅程往往仍在繼續,我就說一下我最新的紀錄片《一國雙城》中一些放映體驗吧。

也許有些導演覺得把final cut交了,工作就完成,但我是非常注重影片在放映時能否達成和觀眾交流的功效,所以每一條片最初的放映會,我一定在場。我當然不是要再看我的片,因為在剪接時已經看過不下千次,其實是想看觀眾怎樣看,所以我一般是坐到最後、最角落的位置默默地看著黑暗中的觀眾,觀察他們會不會突然離場再不回來,因為這是這條片不好看最有力的證明。幸好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遭遇到這樣慘痛的經歷,但是我仍不放過觀眾中途去洗手間的位置。因為我的片最長也只是九十分鐘,除非是非常狀態,例如喝水真的太多,或者拉肚子,觀眾是不需要中途去解手的,因為需要中途去方便的話,很大可能就是片子的敘事或者剪接節奏有瑕疵。當然我還沒有瘋狂到截停去廁所的觀眾印證是否「非常狀態」,但我們在辦公室討論剪接時,的確會用「小便位」一詞,意思是節奏太鬆了。

2012年3月22日

變態布洛斯 無畏禁忌過一生 【中時】

垮世代(Beat Generation)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一群鬆散、叛逆、挑戰傳統社會價值的年輕詩人和作家,影響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甚巨。紀錄片《威廉.布洛斯的叛逆人生》探討垮世代教父、《裸體午餐》作家威廉.布洛斯(William S. Burroughs)的人生。

布洛斯曾主張「每個人都要有三道防線」,過著槍不離身、豢養毒蛇、攜帶劍手杖(Sword Cane)防身的驚世駭俗生活。片中也可以見到他無畏世俗禁忌、在作品中探討同志傾向及毒品文化,影響無數垮世代後的創作者。

這部片子是第十一屆遊牧影展選映的紀錄片之一,影展將於四月十二日至廿二日於華山1914創意園區放映。《威廉.布洛斯的叛逆人生》是美國導演雷澤爾(Yony Leyser)拍攝的首部紀錄片,二○一○年完成後,有超過廿個國際影展搶著放映。

2012年3月21日

片名唑咧等/台美加3青年 拍台灣民主紀錄片 【自由】

誰會預料到,兩個就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台灣留學生在宿舍裡激烈辯論台灣民主、藍綠對立和兩岸關係,會讓出生於台灣、美國和加拿大的三個年輕人聯手合作,催生出一部向全世界介紹台灣民主發展的紀錄片。

留學生激辯看到民主可貴

來自台灣的郎恩祺(Sam Lang)與來自加拿大的薄岱爾(Kai Connidis Boydell)、出生於美國的薄德偉(Jeff Broadway)身兼製片和導演,現正拍攝一部長達八十分鐘、名為「唑咧等」(Tsua-Lei-Dan)的紀錄片,希望透過國際影展把台灣艱辛而又可貴的民主介紹到國際舞台。

薄岱爾透露,他和薄德偉是在倫敦結識的好友,薄德偉和郎恩祺是倫敦政經學院的室友。看著郎恩祺和另一位台裔同學經常為了台灣的藍綠對抗和民主發展熱烈辯論,讓薄德偉開了眼界,這才了解到西方國家習以為常的民主,在台灣還是讓人民熱血澎湃的一場革命。而攻讀政治的薄岱爾發現,台灣人一路搏命打拚出來的民主,除少數學界人士,一般國際人士很少去認真認識和討論 。

今年高畫質電視節目補助2.19億元 創新高 【鉅亨網】

行政院新聞局今(20)日公布今年度製作高畫質電視節目補助名單,共有49件獲得總金額2.19億元的補助,在補助案件及補助總金額上,都創下歷年新高。

新聞局指出,為了迎接高畫質數位元年的到來,今年的徵選案特別提早作業,自去年底受理申請,今年3月公告補助名單,希望藉由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合作,鼓勵業者積極參與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讓民眾從今年7月1日起,能有質量兼具的電視節目可以收看。雖然今年提前受理申請,仍然吸引109件節目的參與,顯示國內電視產業充沛的製作能量,也讓人對未來數位電視的發展充滿著期待。

經統計,今年獲補助製作的節目包括「罪美麗」、「大紅帽與小野狼」等19部一般型連續劇計1.61億元,「肥田出租」、「藥草師」等6部電視電影1783萬元,「天籟美聲」、「時不我與:從台灣看胡金銓」等13部紀錄片計2540萬元,以及「故事Try貢」、「猜對字了沒」等11部兒童少年節目計1500萬元,總補助金額為2.19億元。據觀察,今年獲補助的節目不僅題材豐富多元,鏡頭場景除了展現台灣特色外,更將觸角伸向國外。

資策會《創新發現誌(ideas)》4週年慶!App奧斯卡微電影大賽 徵件中!

【App奧斯卡-微電影競賽簡介】
你我身處在科技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也可能迷失在其中。
本屆App奧斯卡微電影競賽主題:「微」世代,說自己的故事!透過傳播科技的力量,讓「微」不代表「弱」,想法、創意不再被埋沒,幫助有想法、有創意的素人脫穎而出,躍上舞臺!你不再是舞臺下的觀眾,相信,心中微小的聲音,這一刻也可以撞擊出巨大的能量。
歡迎你將自己的想法、創意,用10分鐘以內影片呈現出來。

活動辦法

一、 前言
資策會《創新發現誌(ideas) 》4週年慶系列活動「App奧斯卡-微世代,說自己的故事」,是繼「庶民經濟.素人創作」之後,邁向「富民經濟.以小搏大」的「微」世代創意大秀。歡迎團體、個人發揮創意,用10分鐘以內影片投稿參賽。

二、 競賽說明:
1. 主題:我的消費經驗,建議方向:
(1) 難忘的服務經驗(一頓飯、一趟旅遊、銀行轉帳…)
(2) 吃喝玩樂我最瘋(各地旅遊、好玩好吃分享…)
(3) 美妝我最強(化腐朽為神奇的美容美妝影片)
(4) 網路學習一把罩(我靠網路學習,成績頂呱呱)

「一百零一年度旗艦組及策略組國產電影片補助要點」公布

按行政院新聞局新影四字第1010520445號來函辦理

中華民國101年3月12日新影四字1010520263Z號令訂定發布

一、主旨
行政院新聞局(以下簡稱本局)為輔導兼具文化藝術與商業價值,且製作總成本在新臺幣六千萬元以上之國產電影長片,特訂定本要點。

二、申請期間
一百年度旗艦組及策略組國產電影片補助金(以下統稱「補助金」)之申請期間自中華民國(以下同)一百零一年七月一日起至一百零一年七月三十一日止。

三、補助比率
每一申請案之補助金額,不得逾該申請案企畫書所列電影片預估製作總成本之百分之三十,且不得逾獲補助金者出資總金額之百分之八十。
前項所稱獲補助金者出資總金額,指以獲補助者名義投資補助金電影片製作之金額,其金額來源包含但不限於融資、定期存款、動產質借、不動產抵押款、借貸款、捐贈款或已獲政府機關(構)補助金。

2012年3月20日

一百零一年度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辦理要點

編按:101年度國展電影長片輔導金辦理要點,新增紀錄片組,歡迎有興趣的會員投件!

按行政院新聞局新影四字第1010520262號辦理
「一百零一年度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辦理要點」節錄

三、輔導金電影長片之組別及補助比率、金額
輔導金電影長片獲補助金額,不得逾獲輔導金者出資總金額之百分之八十,並以第二項各款規定金額為上限。
本年度輔導金電影長片分下列三組,每組獲選名單及每名輔導金金額由輔導金評選小組依本要點規定完成評選,並作成建議;實際獲選名單及金額由本局核定並公告之。
(一)一般組:獲一般組輔導金金額,不得達申請案企畫書所載輔導金電影長片製作總成本之百分之五十,且每名以新臺幣二千萬元為上限。

(二)新人組:獲新人組輔導金金額,不得達申請案企畫書所載輔導金電影長片製作總成本之百分之五十,且每名以新臺幣一千萬元為上限。

(三)紀錄片組:獲紀錄片組輔導金金額,不得達申請案企畫書所載輔導金電影長片製作總成本之百分之五十,且每名以新臺幣一千萬元為上限。

紀錄片在台上映 艾未未:堅持追求真相 【聯合】

「中國是最適合拍紀錄片的地方,離奇、荒謬的事天天發生。」大陸人權藝術家艾未未執導的紀錄片「一個孤僻的人」,昨天在誠品敦南店放映。艾未未透過視訊與現場觀眾對談,他表示,拍紀錄片是他追求真相的方式之一,「我會堅持下去。」

「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昨起在誠品敦南店登場。影展由誠品書店與香港陽光衛視合作舉辦,選出十六部來自兩岸三地的紀錄片參展,「一個孤僻的人」便是其中之一。

「一個孤僻的人」題材來自二○○八年轟動大陸的楊佳殺警案。一九八○年出生的楊佳,二○○七年在上海騎單車時遭警察盤查六個小時,之後楊佳不斷投訴上海警方暴力執法。二○○八年他衝入警局殺死六名員警,被視為近年大陸最嚴重的襲警事件。

文化部預算編列4月出爐 估達168億 【中央社】

文建會將於5月20日正式升格文化部,明年文化部第一年的預算目前已經展開編列。文建會主委龍應台透露,文化部預算將編列新台幣168億,預計4月出爐,並送進行政院審查,屆時外界就能看出她未來施政的輕重緩急。

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上任後,第一個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文建會將於520正式升格為文化部,屆時包括新聞局、教育部等相關業務將納入文化部,組織再造工程相當複雜繁瑣。

升格為文化部後,預算將擴增至新台幣168億元。龍應台坦承,包括文化界爭論不休的資源分配問題,以及該如何編列預算反應施政重點,都讓她大傷腦筋。她說:『(原音)譬如說像視覺藝術圈有很多的抱怨,說資源都到表演藝術去了,我們視覺藝術都沒有!但是你也不能只是跟著藝文界的聲音走,為什麼呢?文學界都沒有人說話,真的要看資源比例的,台灣文學比例是最少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你把資源打開。』

第四屆杭州亞洲青年影展 徵片公告


第四屆杭州亞洲青年影展  徵片(2012.10.12-21,暫定)

1- 關於杭州亞洲青年影展
1.1 影展性質
杭州亞洲青年影展(HANGZHOU ASIAN FILM FESTIVAL, HAFF)是一個由民間機構共同推動的立足亞洲的青年影展。2012 年第四屆影展初定於 2012 年 10 月 12 日—10 月 21 日在中國杭州市舉辦。

1.2 影展願景
旨在促進和介紹來自亞洲國家或地區青年電影人極富創造力和想像力,並忠於我們多元的世界和生活真相的影像作品,一方面致力於漸進地培育杭州本地觀眾的觀影素養,另一方面也致力於為亞洲背景的青年電影人(尤其是中國大陸的青年電影人)提供一個傳播與交流的機會。我們定位自己既是一個觀眾影展,也是一個作者影展。

2012年3月19日

兩岸交流熱 尋人啟事規畫出書拍紀錄片 【中時】

隨著兩岸交流密切,從早期開放探親至今開放自由行,翻過的一頁歷史卻掀起了更多小人物的家族史,尋親故事近年在兩岸日益熱絡。繼《旺報》日前協助山東慶雲皮氏家族找到失散30年的親人,「杯杯文創」的譚端、黃洛斐、作家張典婉等人,亦著手進行《尋人啟事》的出版品及紀錄片。

曾進行《太平輪一九四九》、《最後的島嶼》紀錄片的譚端,也因此認識13歲即從舟山群島岱山島被抓兵來台的姜思章,剛被抓兵來台時,姜思章曾在當年的《中央日報》上看過大陸親人透過親戚登的尋人啟事,書信往返幾次之後,即因警總的調查而與大陸親人失去聯繫,直到1981年姜思章輾轉經香港才返回故鄉。譚端、張典婉透過姜思章的故事,回頭檢閱當年的《中央日報》,發現那些年的尋人啟事確實不少,每一則郵票大小的啟事,至今看來都是一段相隔數十年的家族故事。《太平輪一九四九》作者張典婉,近期為《尋人啟事》閉關寫作,將實際採訪後以類小說型態記錄。此書預計在今年完成,後續也將規畫拍攝成紀錄片。

【中國時報 2012/03/16】

2012年3月16日

【金穗獎入圍影展暨短片輔導金交替影展】工作坊 歡迎報名



金穗獎入圍影展暨短片輔導金交替影展,即將於3/23盛大展開。
本次影展針對業界朋友舉辦系列工作坊,歡迎工會會員報名參加!


一、 日期: 3月24日(六)。
二、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大新館B1圓型演講廳         台北市延平南路127號
三、 內容:

2012年3月15日

3D電影夯 呈現史前3萬年洞穴 【自由】

3D電影熱潮席捲全球,多次獲得坎城、柏林、威尼斯等3大影展肯定的德國名導荷索,為了如實呈現史前3萬年的洞穴遺址,也採用3D技術拍攝最新作品《荷索之3D秘境夢遊》,令人嘆為觀止,片尾點出國際間正發酵的反核議題,相當值得省思。

一向將3D技術視為「商業電影花招」的荷索,為了將洞穴內的珍奇景象如實呈現而破例採用3D拍攝,如何在科技與藝術間取得平衡,成為他拍攝本片時的最大難題,再來則是必須克服有限的拍攝時間及空間,洞穴內充滿著濃度過高的二氧化碳及放射線,一方面是過度曝露在有毒氣體下將對劇組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避免影響洞內環境,因此荷索只有短短6天、每天不到4小時的時間能獲允進入洞內,為此劇組進行了整整好幾個月的推敲演練,才能在24小時內把一切奇景完整紀錄下來。

梅姨&強哥 挺「暴力行動」 【聯合】

以校園霸凌事件為主題的紀錄片「暴力行動(The Bully Project,暫譯)」,因電影分級造成的爭議持續延燒。日昨,好萊塢影星梅莉史翠普和強尼戴普也跳出來,呼籲美國電影協會(MPAA)把這部片從限制級(R)改為特別輔導級(PG-13),讓更多青少年看得到。

在此之前,已有包括艾倫狄金妮絲等好萊塢影星上網連署,支持這部由維恩斯坦電影公司發行的紀錄片。

「暴力行動」是紐約電影學院研究生李賀許的作品,將於本月底上映。美國電影協會表示,列為限制級是因為該片粗話太多。根據美國電影分級規定,限制級指17歲以下必須父母陪同才能觀賞,特別輔導級則規定13歲以下的兒童應由父母陪同。

另一方面,由珍妮佛勞倫斯主演的「飢餓遊戲」,在英國也踢到鐵板。據外電報導,由於內容太過血腥,「飢」片必須剪掉7秒鐘畫面,才能在英國以12A的級數過關,意即12歲以下的兒童在父母陪同下可進戲院觀賞。


【聯合報 2012/03/15】

台灣紀錄片系列陳麗貴講題:紀錄片與歷史記憶3/20興大

【台灣紀錄片系列演講之一】講題:紀錄片與歷史記憶
講題:紀錄片與歷史記憶
時間:2012/03/20(二)10:00~12:00
主講:陳麗貴(紀錄片工作者)
地點: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2樓 207教室

講者簡介:
陳麗貴。臺灣重要的女性紀錄片工作者,1957年出生於臺灣高雄, 197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並於1982年赴美國求學,取得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視聽教育碩士。1985年起,先後在休士頓國際日報、芝加哥中報,與休士頓中報擔任記者。在國外的經驗,讓她開始萌生臺灣意識。

1989年回臺後,投入紀錄片攝製,20多年間完成20多部紀錄片,包括《龜毛之必要:懷念政治家陳定南》、《臺灣民主化之路》、《暗暝e月光──臺灣舞蹈先驅蔡瑞月》等,並與李泳泉共同完成《捍衛臺灣鄉土紀事--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廿週年》。曾擔任臺北市女性影像學會理事長、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核四公投促進會召集人、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2009年獲頒鄭福田文化獎。

2012年3月14日

CP 哲五@台北 - 與毒共存 – 被遺忘的 1979 油症患者

在日常生活裡,誰能想像有著無數的危機潛藏其中?而當人為的疏失演變成環境公害時,又有誰能為這群受害者找尋一個公道?並避免相似的環境公害事件發生在自己及下一代身上?

在 1979 年的中台灣,一場突如其來的事件震撼了原本極為純樸的小鎮;當人們的臉上紛紛冒出許多不知名的小膿包時,大夥才驚覺,原來在平日所食用的物品中,居然潛藏著駭人毒素。這起事件的起因源於一家製油工廠的疏失,使得原本做為燃料的「多氯聯苯(PCB)」在不知覺中滲入了食用的米糠油裡,導致數千名不知情的人們罹患罕見疾病。「多氯聯苯」是一種類似「戴奧辛」的荷爾蒙干擾物質(環境荷爾蒙),它不但無法經由人體的循環機制排除,其毒素更會顯現在下一代身上,是當今醫學仍舊束手無策的特殊病症。

詹姆斯卡麥隆挑戰深潛 心裡發毛 【聯合】

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一向喜歡挑戰、超越自我。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驚天動地。他最近又挑戰電影拍攝新境界,要到6.8哩(1萬1000公尺)的深海下拍攝3D紀錄片,並為「阿凡達」(Avatar)續集尋找靈感。這樣單槍匹馬冒險,他到底怕不怕?

酷愛探險的詹姆斯卡麥隆將在幾周後下潛地球最深的地方: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挑戰人類深海潛水極限。他將此次活動命名為「深海挑戰」(Deepsea Challenge),並計畫將潛水過程用高畫質3D攝影機拍攝下來,製作成同名3D紀錄片。

此次活動由美國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和勞力士(Rolex)贊助。詹姆斯卡麥隆將乘坐一個12噸重、石灰綠色的單人潛艇下到萬米海底,然後在那停留六小時,觀察、收集和拍攝素材,供科學家們日後進行海洋生物、地質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研究。

軒尼詩音樂紀錄片 22日首映 【工商】

樂團「謊言留聲機」因參加「軒尼詩V.S.O.P選秀賽」,在短短數週內由小眾獨立素人樂團登上「2011軒尼詩亞洲炫音之樂」廣州盛典舞台,這段從選秀賽啟發音樂追夢之路的驚奇之旅,「軒尼詩V.S.O.P」特別請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執行導演廖明毅掌鏡,以真實細膩又不失熱血澎湃的旁觀角度,將音樂與夢想的這段奇幻旅程影像化,「軒尼詩V.S.O.P海闊天空 音樂紀錄片」首映會(需憑邀請函入場)將於3月22日晚上7時於台北信義威秀影城舉行,隨後也將在全台北最hot的神祕地點舉辦盛大首映派對,想一同參與年度盛事,可至官方臉書「Hennessy Artistry Taiwan」或活動網站(www.hennessyvsop.com.tw)查詢。

酩悅軒尼詩行銷總經理Wendy So表示,2011年軒尼詩V.S.O.P首度舉辦「音樂無界,我的夢想,海闊天空」線上音樂選秀賽,經歷1個多月選拔、專業音樂人王治平與徐佳瑩提供專業音樂評選建議、造型達人Kevin老師造型培訓,冠軍團體「謊言留聲機」終於在2011年12月踏上「2011軒尼詩亞洲炫音之樂」廣州盛典的舞台,與全場觀眾及來自海內外兩岸三地的知名音樂人一起詮釋「音樂無界,海闊天空」的終極夢想。

2012年3月13日

公視拍紀錄片 辜仲諒扮推手 【自由】

公視、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聯手合作,透過《寄居蟹的諾亞方舟》、《滿足》兩部紀錄片,描述復康巴士載身心障礙人士背後諸多故事。拍攝過程中,導演李惠仁發現,故事主角玻璃娃娃「小雪」有個小小心願,就是和知名本土電視劇女演員韓瑜見面。中信金董事長辜仲諒得知後,默默奔走,大力促成,韓瑜昨天終於現身紀錄片首映記者會現場,給小雪愛的擁抱。

昨天首映記者會上,公視總經理曠湘霞、辜仲諒皆出席。辜仲諒董事長表示,看過影片後,深受小雪的樂觀豁達人生觀所感動,也讓他興起為她圓夢的使命感,故邀請藝人韓瑜神秘現身。韓瑜也表示,看完紀錄片後,滿心感動,立刻排開原本行程,主動表示要見小雪一面。

辜仲諒表示,當年中國信託標下公益彩券的發行權,成立台彩公司,就是要為社會負起更大的責任。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能和公共電視合作,為復康巴士上許多感人的故事留下見證,喚起社會各界注意,意義非凡。

2012年3月12日

會員限定:《昨日的記憶》電影票無料放送!





會員限定!福利放送!

由本工會理事李亞梅所監製《昨日的記憶》一片,免費請工會會員看電影!

時間:3月15日 (四) 20:30
地點:欣欣秀泰影城,台北市林森北路247號,地圖

有興趣的會員,請在3月14日(三)下午17:00前,寫信至工會登記索票喔!逾時不候!docunion@gmail.com





法新浪潮祖母 影界傳奇人物 來華展出半世紀佳作 【香港成報】

核心提示:新潮先鋒不一定是年輕人的專利,74歲用DV機拍出獲得國際「先鋒獎」紀錄片的法國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即是個證明。阿涅斯‧瓦爾達是法國電影史上「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她自稱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老祖母。她3月份將在北京、上海和武漢舉辦在中國的首個回顧展「阿涅斯的海灘」。個展中除了有一份從未面世的1957年中國的影像,還會有十餘部展現阿涅斯‧瓦爾達對跨界藝術的駕馭能力的裝置和攝影作品。

新潮先鋒不一定是年輕人的專利,74歲用DV機拍出獲得國際「先鋒獎」紀錄片的法國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即是個證明。阿涅斯‧瓦爾達是法國電影史上「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她自稱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老祖母。她3月份將在北京、上海和武漢舉辦在中國的首個回顧展「阿涅斯的海灘」。個展中除了有一份從未面世的1957年中國的影像,還會有十餘部展現阿涅斯‧瓦爾達對跨界藝術的駕馭能力的裝置和攝影作品。

阿涅斯‧瓦爾達迄今為止創作了40部電影,大部分作品是關於女性的話題。 除了導演,她還是攝影家、女嬉皮士、浪遊的波希米亞人、積極的民權運動分子以及一名賢妻良母。

紀錄片很久領軍 大學影展開鑼 【自由時報】

由中央大學創設的大學影展,精選優質的國內外電影,今年春展於昨天開幕,以「怪咖站出來!」作為主題,靈感來自去年鼓舞怪咖價值Lady Gaga熱潮,為大學生從喧囂的流行商品文化中,汲取怪咖價值的真實本色。

這次影展選映6部電影,由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的紀錄片「很久」領軍,其他還包括「燃燒吧!歐吉桑」、日本漫畫大師赤塚不二夫自傳式電影「怪咖的異想世界」、曾代表瑞典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阿蒙正傳」、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吐司:敬!美味人生」以及獲2010坎城影展影評人週「青年影評人獎」的「噪反城市」。

【自由時報 2012/03/08】

日本震災紀錄片 災難中見證人性 【TVBS】

日本311大地震明天就要屆滿1週年,地震、海嘯、核災重創了日本東北,1年的時間難以撫平傷痛,不過重建復甦的腳步不停歇,在日本東京住了20年的一名美國媒體工作者,號召了大批義工,前往日本東北,用鏡頭紀錄下災民旺盛的生命力,也見證到災難中的人性真情。 「為日本祈禱」紀錄片:「2011年3月11日,(東京時間)下午2點46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襲擊日本,30分鐘後,巨大海嘯直衝而來。」

毀滅性的殘破景象出現在眼前,遭逢巨變的日本,亂中有序。日本義工:「我沒辦法在家裡坐視不管,我一定要做點什麼,我覺得身為同胞,我一定要來幫忙。」

日本自家人投入救災,外國紀錄片工作者也號召志工,深入東北災區,拍下日本災後從震驚、不敢置信,到含淚接受事實,最後捲起衣袖一起重建家園的過程。紀錄片工作者史都李維:「當你在電視上看到海嘯,看到災區受損慘狀和災民,真的感覺像是災難片,然而親自到災區去,身處其中,你簡直無法置信,就是這樣排山倒海的感覺,還有氣味,老實說就是死亡的味道,直衝到全身各處感官,這在電視上是感受不到的。」

2012年3月11日

紀錄片揭露烏干達叛亂團體 綁架6萬孩童 【中時】

為了終止非洲烏干達的內戰,美國非營利組織「消失的孩童」(Invisible Children)製作了「柯尼2012(Kony 2012)紀錄片,描述烏國叛軍首腦柯尼(Joseph Kony)綁架數萬孩童。這支影片上傳到Vimeo和YouTube影音分享網站,意外引起廣大迴響,迄今短短2個星期,已經有超過3,800萬人點閱,不僅引發全球撻伐,國際刑事法庭(ICC)也支持將柯尼逮捕法辦。

柯尼自創強調十誡的偽基督教信仰,20多年前以爭取阿科利人(Acholi people)權利為名義,在烏干達北部成立「主之反抗軍」,企圖獨立建國,起初頗受支持,後來卻發展成為無惡不作的叛亂團體,惡行包括綁架兒童6萬多人,其中男生被迫當娃娃兵,女生被當成性奴隸,過著危險又悲慘的生活。

2012年3月9日

挺李惠仁 公民媒體兩天募11萬 【自由】

國內爆發H5N2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在行政院農委會承認疫情後,讓揭露禽流感疫情的獨立導演李惠仁知名度大增,也讓更多人知道當初募款協助李惠仁調查的「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知名部落客在網路上引介此平台,在兩天內,讓李惠仁提案的《那些年,他們一起搞垮了公共電視!》紀錄片,在兩天內就成功募款11萬元。

李惠仁以《不能戳的秘密》紀錄片,揭露政府隱匿禽流感疫情,除促使農委會承認疫情,李惠仁也迅速竄紅。有知名部落客不來恩在網站《重灌狂人》上撰寫文章,表示贊同李惠仁的精神,也進一步引介「weReport調查照導公眾委製平台」,讓網友了解如何捐款,透過管道支持這些公民記者。

巧宛然紀錄片 喜見李天祿珍貴畫面 【中時】

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國小傳統掌中劇團──巧宛然廿五歲了!為了留存紀念、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巧宛然,影像工作者陳樂人拍攝紀錄片《山頂囝仔。搬戲 》,透過歷任帶團老師與學生的訪談、練習與演出畫面,拼貼出巧宛然從創始到闖出名號的過程。片中更囊括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李傳燦以及高齡八十二歲的陳錫煌早年在巧宛然教授學生的珍貴畫面。

巧宛然位於台北陽明山的平等國小,是布袋劇團亦宛然為了推廣傳統布袋戲輔導小學成立掌中戲團中,最資深的一團。平等國小全校僅有八十二人,卻有超過廿位學生是劇團成員,學校學戲的深厚傳統可見一斑。

成立於一九八八年的巧宛然,由已退休的老師紀淑玲創立。她當年參加西田社舉辦的傳統布袋戲研習營,結識了亦宛然的大師李天祿,有感於傳統藝術式微,在李天祿的支持下創了巧宛然。李天祿與他兩個兒子李傳燦、陳錫煌都成為小朋友的超級師資,李天祿當時還捐出三尊戲偶義買,籌措創團經費。

Mette Hjort教授暢談紀錄片的趣味

【嶺南大學訊】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聯席主任Mette Hjort教授今天在其就職演講中,指出紀錄片製作人對人類生活和社會至少有三項貢獻,並詳加探討。

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聯席主任Mette Hjort教授。 首先,Hjort教授認同紀錄片探究真相、實事求是的哲學理念,並認為這些理念,較諸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思想家經常提倡把虛構與非虛構電影分野取消,更有助紀錄片發揮在人類社會所擔當的重要角色。

目前社會上普遍認為紀錄片均出於善意而製作,但其過分嚴肅的意圖往往令人敬而遠之。Hjort教授引用不同文化背景和時代而又創意盎然的紀錄片加以反駁,希望破除這種偏見。她引用的優秀紀錄片包括杜海濱的《1428》、Erlend Mo的My Eyes、Werner Herzog的La Soufrière、胡杰的《我雖死去》、Anders Østergaard的《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及張虹的《中學》等。

公視紀錄片 敘述地震前動物反應 【聯合】

公共電視推出紀錄片「震撼地6感」,影片中透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的科學家Friedemann Freund、聖荷西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Daniel Holley的實驗,顯示地震前的板塊擠壓會產生電流,讓某些動物產生不安。

「震」片中指出,1975年2月,中國大陸遼寧省的海城市突然有許多冬眠的蛇跑出洞外慘遭凍死,當時中國大陸預測該地將發生地震,開始準備或撤離。沒幾天後,海城一帶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因為有準備,減少許多傷亡。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準確地公開預報地震。

【聯合報 2012/03/08】

2012年3月8日

草根愛好者加入創作隊伍 紀錄片期待多方催化 【華夏】

2011年下半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投入資金超千萬元,面向社會製作機構委託定制100集現實類題材紀錄片,吸引了51家機構參與,31家機構投標,收到投標文件42份。

從2012年3月份開始,“活力中國”項目首批成果——14部由社會製作機構承制的現實類題材紀錄片將陸續亮相CCTV9。這些作品承接地氣,關注當下,得到了業內專家的積極評價。

作為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大規模對社會紀錄片製作的邀請招標,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折射出來的中國紀錄片產業的各種趨勢和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聚焦現實 展現“活力中國”
經過多年沉寂,中國紀錄片產業再次出發,踏上了繁榮發展之路。

信念震不垮 日震重建節目首播 【中央社】

日本震災發生將滿週年,災區正從9級強震及海嘯吞噬的廢墟中努力重生。Discovery頻道將播出「日本震災重建」系列節目,以傳達災民努力回復生活常軌及不放棄人生熱情的信念。

Discovery頻道與日本交流協會今天下午舉辦記者會,Discovery亞太電視網北亞區總經理林東民、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秘書長岡田健一等出席,演員陳柏霖則現場朗讀日本文學家宮澤賢治的詩作「不輸給風雨」。

去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東北震災將屆滿1週年,日本製作團隊第一手記錄各地不放棄希望的重生故事,包括災區市長克服喪妻之痛,重建城市;志工為災民從廢墟中找回散落破損的照片;災後依然保持熱情,以賽車、釀造清酒、或力抗污染專心製作海苔等鼓舞人心的故事。

311反核大遊行 藝文界響應並發起拒核電運動 【央廣】

編按:紀錄片工會於去年「430向日葵廢核行動」參與聯署支持,而在日本311地震與核災屆滿周年前夕,藝文界人士與環保團體再度發起反核大遊行,工會依然不缺席反核行動。
311反核大遊行於北中南同時展開,也歡迎工會會員、朋友們,一同加入反核行動!
更多資訊請洽:http://430nonuke.blogspot.com/

日本311地震與核災屆滿周年前夕,一群藝文界人士今天(5日)站出來呼籲社會各界除了踴躍參與環保團體發起的311反核大遊行外,也能參加「我家不用核電」運動,共同化解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核能危機。

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事件,引發全世界反思核能的安全性。就在311核災周年前夕,包括國家文藝獎得主陳若曦、前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黃明川、傳播學者郭力昕、媒體人楊憲宏、導演黃建亮等藝文界人士5日召開記者會,呼籲社會大眾以具體行動響應即將登場的311全台反核大遊行。

2012年3月7日

「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

「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
時間:3/17~3/18、3/24~25
地點:誠品敦南店 B2視聽室

「我們的二三事」華人群像紀錄片影展由誠品書店與香港陽光衛視合作舉辦,精選2011年首屆陽光華語紀錄片獎參賽影片,並邀請香港獨立紀錄片作品參展,期能藉由影像故事,描繪華人社會生活的另一種真實。

【策展人的話】張鐵志
兩岸三地的距離似乎越來越接近了,所有人也都說我們應該更了解彼此。但其實我們台灣人對於香港和中國是如此陌生,我們的媒體提供的資訊是如此片斷而蒼白。這次誠品書店與陽光衛視合作的影展就是要要用影像與故事提供一個更不同的迷人視野:不論是正在進行的公民抗爭,或者那些幽微隱密的情感;不論是在自己土地上的美麗與哀傷,或者是到彼岸尋夢的失落與希望,這些影片讓我們更細膩地認識他者,也透過他們重新認識自己。

「場次表及影片簡介下載」

更多詳細資訊請洽:http://go.eslite.com/Event.aspx?id=5598#

【主辦單位】誠品書店、香港陽光衛視

深入311日本災區 楊力州紀錄災民重生力量 【央廣】

日本311東北大地震屆滿周年之際,來自日本災區的3大合唱團將於20日抵台舉辦追思音樂會,向台灣人民無私援助表達感謝。另外,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也配合音樂會的舉行,前往災區拍攝一支20分鐘的日本311周年公益紀錄片「甦」,透過鏡頭傳遞日本災民重生的力量。

在長榮交響樂團、日本交流協會與JTI傑太日煙國際公司共同促成下,來自日本311東北地震受災區的3大合唱團「岩手大學合唱團」、「盛岡巴赫清唱劇合唱團」與「仙台宗教音樂合唱團」共150位成員,20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一場「日本311週年追思音樂會」,要透過歌聲感謝台灣民眾在311地震後踴躍伸出援手。

主辦單位也特別邀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親自深入東北災區現場,拍攝首支由台灣製作的日本311周年公益記錄片「甦」。

2012年3月5日

3/14紀工聚會 紀錄片影評人精彩開講





2012紀工聚會首登場的是紀錄片圈內廣為熟知的知名影評人林木材先生。

他並不以攝影機為他的發聲工具,而是以筆和跳脫教條的思考方式,閱讀紀錄片、書寫紀錄片、推廣紀錄片。

從一個紀錄片觀眾,到成為一個紀錄片推廣者,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幾乎是生活在紀錄片裡。

2012紀工聚會首登場,歡迎來聽講!




【影迷、影評、影展,我的紀錄片經驗】
時間:2012/03/14 (三) 19:00~21:00
地點:超越基金會 對話空間/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60號10樓   地圖

報名請洽 02-2557-1191 或電郵 docunion@gmail.com
費用:工會會員免費入場;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會員及學生$50 一般民眾$100




林木材 Wood LIN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管理研究所碩士。

電影文字工作者,專注於紀錄片評論。從事紀錄片推廣工作,包括編輯、採訪、映演推廣、出版、策展...等,亦曾走訪多個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2紀工聚會 全年度活動開跑 歡迎報名參加






觀看這個世界或許總是真實得太過殘忍,但是,我們總心存美好的想像而無所畏懼


紀錄片正是觀看這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與態度,紀錄片工作者是與其共生的一種志業的選擇


2012紀工聚會,讓我們一同紀錄自己的參與,儲存毫不懼戰的美好能量



報名請洽 02-2557-1191 或電郵 docunion@gmail.com
費用:工會會員免費入場;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會員及學生$50; 一般民眾$100

籲政府賠雞農! 紀錄片導演拍片揭發疫情 【台灣英文】

彰化、台南爆發高病原性H5N2禽流感,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早在去年就以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揭發禽流感疫情,李惠仁今天說,因為官員的隱匿,政府應該要賠償受害農民。

花費6年時間拍攝「不能戳的秘密」紀錄片,而獲得卓越新聞獎的李惠仁,近日受訪時指出去年7月以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檢舉彰化發生禽流感疫情,控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官員隱匿禽流感疫情,他接受記者訪問時說,當時提出證據,但卻遭到農委會否認,農委會還要他「適可而止」,但李惠仁表示,就是因一直隱匿,才會造成這次疫情。

李惠仁曾經擔任過電視台攝影記者,2004年起任職東森電視新聞專題執行製作人,當時就以「危雞危機—禽流感追蹤調查報導」獲得新聞類獎項,2008年離開電視台開始拍攝紀錄片,曾以「睜開左眼」獲得第2屆「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徵選」首獎。

他拍攝的「不能戳的秘密」,去年獲得卓越新聞獎肯定,但影片卻沒有主流媒體願意播放,只能在網路上流傳。

3月份「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 『原』味主張+釜山AND專題系列

【新北市訊】來自韓國釜山影展得獎紀錄片,將在「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登場!本次以「『原』味主張+釜山AND專題系列-1」為3月播映主題,精選9部原住民族與韓國釜山影展精彩紀錄片;民眾可就近利用超商7-11的ibon及萊爾富的Life-ET系統購票欣賞。3月3、4日下午還有免費名人映後座談;相關放映訊息,可至府中15網站www.fuzhong15.com.tw查詢,或電洽(02)29603456#4599。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3月份的「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規劃「『原』味主張」及「釜山AND專題系列-1」等兩大主題,「『原』味主張」推出4部原住民紀錄片,藉由影片領略原住民族對大地的熱情與大自然的尊重,感受他們的謙卑與智慧。《哈卡巴里斯》紀錄泰雅族現代原住民追本溯源回到山林裡尋根的路程;《很久沒有敬我了你》原住民原創音樂劇於2010年國家音樂廳演出,該劇描寫國際知名指揮家簡文彬尋找兒時原住民褓姆的歷程,紀錄片《很久》則記錄全劇的製作過程;獲得2011年香港華語紀錄片節入圍的《我家門前有大河》,描述從台東來的美華一家七口在三鶯部落遷移又回歸的過程;《司馬庫斯》是全程以高畫質電視技術拍攝製作,更以國內首次引進的高空繩索攝影記錄世界級古老森林之美。

張蕊、曹健鏗拍紀錄片「秋瑾」 免費看 【世界新聞】

因為看了一本介紹「鑑湖女俠」秋瑾(1875-1907)生平的書,兩位華裔第二代(ABC)張蕊與先生曹健鏗,不但放下工作,還投資了6萬元,「想把這位西方世界鮮為人知的中國女權運動先驅者,介紹給全世界」。張蕊和曹健鏗拍攝的傳記紀錄片「秋瑾」,從本月起到5月,在灣區各地圖書館免費播放。張蕊和曹健鏗將出席每場放映會,解說電影並和觀眾交流。
「秋瑾是個非常特別的人物。」張蕊表示,婦女在清朝是沒有什麼地位的,要裏小腳,還不能讀太多書,「而秋瑾不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男女平等,還立志推翻封建王朝。」

不同於商業電影「競雄女俠秋瑾」,張蕊與曹健鏗在打算拍攝「秋瑾」時,就計畫朝「教育」方向進行。「秋瑾是誰?誰才是真正的秋瑾?秋瑾又代表了什麼?」是張蕊和曹健鏗想在這部電影中表現「真實的秋瑾」。

張蕊和曹健鏗也作足了功課,分別在張蕊的母校柏克萊加大東亞圖書館,曹健鏗的母校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和東亞圖書館收集資料;並在美國訪問三位學者專家,以及仍在中國的秋瑾後代,在紀錄片中講述秋瑾歷史。

台灣牡蠣 老美拍寶島公路電影 【聯合】

美籍導演馬克賈芮特(Mark Jarrett)以在台灣的見聞為背景,首次拍攝劇情長片「台灣牡蠣」,便入圍2012美國SXSW獨立影展。本片4月12日將在第11屆城市遊牧影展做開幕放映。

從「台灣牡蠣」(The Taiwan Oyster)中,台灣民眾將可看見外國人眼中的台灣與人情幻化為生動的電影角色,尤其電影於美麗的東海岸拍攝,更為這部公路電影增添了令人屏息的沿途風景。

賈芮特到時會出席首映和映後座談,他說,拍這部片最希望放映給台灣觀眾欣賞,很高興願望能夠成真。

賈芮特曾於1999年來台,在台中住了3年,2001年返美後隨即投入影視相關工作,曾參與如奧斯卡入圍片「永生樹」等電影的製作。他在台灣居住時,曾和朋友在台中創辦外國文學雜誌,當時因為彰化一帶有許多牡蠣田,便將雜誌命名為台灣牡蠣,電影也以雜誌名稱為靈感。

2012年3月2日

口述歷史 華埠紀錄片 新潮表演「Formosa」 【世界新聞】

紐約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簡稱MOCA)3月活動不斷,今(1日)有「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40年發展」口述歷史講座,8日有「橫跨堅尼路」(Crossing Canal)紀錄片放映,15日則有說話藝術家蔡仁儀(Kelly Zen-Yie Tsai)的混合媒材表演「Formosa」。

「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40年發展」口述歷史講座將由撰寫「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傳奇」(From Street Fair to Medical Home: The Charles B. Wa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一書的作者夫婦Dorothy and Thomas Hoobler,以及多位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的資深員工,和大家分享該醫療中心如何從小小的街頭博覽會攤位開始,至今成為亞裔社區最大的社區醫療機構之一。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1971年由一群志願者成立,致力為醫療服務短缺的亞裔社區居民提供雙語並且符合亞裔文化的醫療服務。現今醫療中心還通過舉辦培訓和實習項目,培養新一代醫療、社會服務和其它專業人才。「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傳奇」記錄中心從草創至今的發展,講座當天會有簽書活動。

2012年3月1日

日震重建 棄核電採綠能 Discovery紀錄片 6主題展現生命力 【蘋果】

造成近兩萬日本人死亡或失蹤,眾多城鎮全毀,令舉世震驚的311東日本大震災將屆周年,福島核災危機仍未解除,但日本重建腳步未曾止歇。Discovery頻道即將推出《日本震災重建》系列特輯,透過紀錄片鏡頭,讓世人看見面對世紀浩劫,日本人如何重新站起來。

《重拾回憶》尋舊照
Discovery頻道昨在東京開記者會,介紹此一以日本在地觀點看震災重建之路的特輯,參與的紀錄片導演及主題曲演唱者同時也是災區氣仙沼人的女歌手畠山美由紀等人都出席。

災後一個月,Discovery頻道開始甄選《日本震災重建》紀錄片題材,於250個企劃中選出6個,各集半小時,製作費各約1000萬日圓(約370萬元台幣):包括《小鎮烏托邦》,隨著在震災中痛失愛妻的陸前高田市市長戶羽太,看他以先進方式解決問題,清除堆積如山的殘骸,引進不仰賴核電的綠色能源等,希望打造讓市民感到驕傲的城市。